第6章高性能过程控制ppt.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6章 常用高性能过程控制系统 本章要点 1)了解串级控制系统的应用背景,熟悉串级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与特点; 2)掌握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熟悉串级控制系统的参数整定方法; 3)了解前馈控制的原理及使用场合; 4)掌握前馈补偿器的设计方法,熟悉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的特点及工业应用; 5)了解大滞后被控过程的解决方案,掌握大滞后过程控制的设计方案。 6.1 串级控系统6.1.1串级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串级控制?它是怎样提出来的?其组成结构怎样?(图6-1;) 工艺流程?控制要求?系统分析… 问题:过渡过程时间长,调节不及时 解决办法:串级控制(图6-3) 图6-2 串级控制系统的一般框图 结构特点… 6.1.2 串级控制系统的控制效果 1.能迅速克服二次干扰(图6-5) 控制能力和抗干扰能力综合定义为: 单回路系统 (图6-7)及传递函数 控制能力和抗干扰能力综合为: 一般情况下有: 结论:提高了 控制质量 2.能改善控制通道的动态特性,提高工作频率 (1)等效时间常数减小,响应速度加快;(分析比较图6-5和图6-7) (2)提高了系统的工作频率 串级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如式(6-11)所示,则 串级控制系统的工作频率为: 对同一过程,采用单回路控制方案, 用同样的分析方法,可得: 若两种方案的阻尼系数相同,则有: 结论:副回路改善了动特性、提高了响应速度和工作频率;当主、副时间常数比值一定,副调节器的比例系数越大,工作频率越高;同样,当比例系数一定,主、副时间常数比值越大,工作频率也越高。其结果使振荡周期缩短,提高了系统的控制质量。 3 能适应负荷和操作条件的剧烈变化 副回路的等效放大系数为: 2)能改善控制通道的动态特性,提高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 3)对非线性情况下的负荷或操作条件的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串级控制系统的主要特点有: 1)对进入副回路的干扰有很强的抑制能力; 6.2 前馈控制系统 6.2.1 前馈控制的基本概念 又称干扰补偿控制:按干扰大小进行调节,克服干扰比反馈快;理论上,可实现理想控制。图6-16,图6-17 原理说明。。。 补偿器的计算: 6.2.2 前馈控制的特点及局限性 1.前馈控制的特点 1)开环控制; 2)比反馈控制及时; 3)补偿器为专用 2. 前馈控制的局限性:无法实现对干扰的完全补偿 1)只能抑制可测干扰; 2)不能对每个干扰实现补偿; 3)补偿器难以精确得到,即使得到有时物理上也难以实现 结论:不单独使用 6.2.3 静态补偿与动态补偿 1.静态补偿: 图6-16中: 该补偿器用比例调节器即可实现 2. 动态补偿: 由于精确模型难以得到或难以实现,只有要求严格控制动态偏差时才采用。 6.2.4 前馈-反馈复合控制(图6-18) 作用机理分析: 前馈-反馈控制的优越性? 复合控制系统的特征方程式: ,与前馈补偿器无关 设计步骤:1)独立设计反馈控制系统;2)再设计前馈补偿器 6.2.5 引入前馈的原则及应用实例 1. 引入前馈控制的原则 1)系统存在频率高、幅值大、可测不可控的干扰,反馈控制难以克 服、控制要求高时; 2)控制通道时常大于干扰通道时常,反馈控制不及时,控制质量差; 3)主要干扰无法用串级控制使其包含于副回路或副回路滞后过大时; 4)尽可能采用静态补偿而不采用动态补偿。 2. 复合控制系统应用实例 (1)蒸发过程的浓度控制(图6-19) 50%→73%←溶液沸点与水沸点之 温差(被控量)←进料溶液浓度、温度、流量,加热蒸汽压力、流量 方案:蒸汽流量为前馈信号、温差为反馈信号、进料溶液为控制参数的复合控制 (2)锅炉汽包水位控制 水位控制的重要性。。。 影响因素:蒸汽用量(不可控)、给水流量 (选为控制参数) 问题:“虚假水位”。。。→影响控制效果。 解决方案:蒸汽流量为前馈信号,给水流量为副参数,水位为主参数→前馈-反馈串级控制(图6-20) 6.3 大滞后过程控制系统 6.3.1 大滞后过程概述 纯滞后:介质传输、化学反应、管道混合、皮带传送、轧辊传输、多容器串联成分测量等。 纯滞后的程度: 称为一般纯滞后; 称为大纯滞后。 大纯滞后难于控制:物理意义:1)测量纯滞后使调节作用不及时;2)控制介质传输滞后使调节动作不及时; 理论分析:开环频率特性相角滞后↑→稳定裕度↓ 解决方案:微分先行、中间反馈、斯密斯预估、内模控制等 6.3.2 史密斯预估控制 1. 史密斯预估控制:预先估计动态模型→预估器使滞后了的被控量提前反馈→调节器提前动作→减少超调、加速调节过程。 2. 仿真实例 有关参数。。。 实线为史密斯预估控制结果,虚线为单回路控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