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检测在血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增高 (1)动脉粥样硬化(2)糖尿病(3)急性传染病,急性感染(4)结缔组织病(5)急性肾炎和尿毒症(6)妊娠晚期和妊高症(7)放疗后,灼伤,休克,外科 大手术后, 恶性肿瘤等 2 减少 (1)DIC中晚期、原发性纤溶、重症肝炎,肝硬化;(2)作为蛇毒治疗(抗栓酶、去纤酶)和溶栓治疗(UK、t-PA)的监测指标。 FIB在1.2 ~1.5g/L ,治疗安全有效。 1.0g/L是纤维蛋白原的危急值 * 临床评估 Fg减低(<1.0g/L);异常纤维蛋白原(TT↑>对照2.5倍);血浆中含UFH(> 0.2IU/mL);类肝素物质;FDPs水平↑ (>50ug/L);溶血栓治疗;应用水蛭素/直接凝血酶抑制剂。 * 1993年,国际血栓和止血协会推荐将AT- Ⅲ简称为AT。由于AT-Ⅰ实际上是纤维蛋白,AT-Ⅵ为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产物,故只有AT-Ⅲ才具有抗凝血酶的作用,因此临床上常常以测定血浆AT-Ⅲ的水平作为判断机体抗凝水平和血栓形成性疾病的实验室指标, 也据此选择治疗方法和评价疗效。 * 随着DD检测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疑惑也在增多,比如检测方法学比对问题、DDU与FEU问题、参考区间与cutoff值问题、灵敏度高的问题、标准化问题等。 DD检测与其他一些检测项目不同(比较特殊),他可有多种单抗多种方法检测、有两种单位报告方式、既有参考区间又有cutoff值、强调阴性预示值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2007年美国医师学会(ACP)和美国家庭医师学会 (AAFP)发布了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的临床实践指南。Ann Intern Med.2007,5:57-62.Ann Intern Med. 2007,146:204-210. 200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急性肺栓塞诊疗指南。Eur Heart J, 2008;29(18):2276-2315. * ★ 我们通常所说的“D-二聚体”,在循环体内并不是一个结构简单均一的物质,而是含有D-二聚体结构的大小不同片段的混合物。 ★ 针对不同片段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对同一份血浆中不同片段的结合能力不同。 ★ 目前尚无国际统一标准的单抗,也无统一的参考方法。 The fibrin fragment D-dimer is the smallest cross-linked degradation product of cross-linked fibrin. However, monoclonal antibodies raised against fragment D-dimer also react with cross-linked fibrin and a variety of cross-linked FDPs. Consequently, D-dimer is not a uniform analyte. Although fragment Ddimer is the minimal structure detected by D-dimer antigen-specific monoclonal antibodies, in reality, the monoclonal antibodies detect a “soup” of cross-linked FDPs containing this antigen * 测量D-二聚体的定标品的标准化问题会产生方法上的系统误差,目前有两种主要用于D-二聚体检测的定标品。第一种是来自于纤溶酶降解纤维蛋白凝块后得到的纯化D-二聚体产物( D-二聚体单体),第二种是被完全溶解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纤维蛋白原等价单位(fibrinogen equivalent units),FEU)。 * 目前在上海中山医院和华西医院都作了正常健康人群的验证,发现95%以上的正常人的D二聚体水平都是在0.55mg/L FEU以下。说明0.55mg/L FEU这个参考区间是合理的。 国外已有人对老年人的cutoff值进行了研究报道,建议老年人的cutoff值为0.75mg/L FEU. (American Journal of Hematology) 国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对孕产妇D-二聚体参考区间的建立做了有意义的探索,文章发表在11年第七期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上 * 阈值可由厂家提供并由管理机构批准 NPV单侧置信区间的95%下限 2007年美国医师学会(ACP)和美国家庭医师学会(AAFP)发布了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临床实践指南。 Ann Intern Med.2007,5:57-62. Ann Intern Med. 2007,146: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