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广东省东莞高级中学2012届高三文综练习试题6.doc

发布:2017-01-12约1.25万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东莞高级中学文综试题(6) 一、选择题 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右图,回答1~2题。 1.合理的棉纺工业布局应位于图中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几组省区(市)按①-②-③-④排列的是 A.山东--四川--西藏--江苏 B.河北--新疆--青海--广东 C.浙江--辽宁--湖北--北京 D.安徽--重庆--湖南--河南 3.右图中,下面关于沿③ ①一线自然带及其过渡规律的描述,合理的是 A.纬度地带性显著 B.垂直地带性显著 C.自然带过渡规律: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D.自然带过渡规律:落叶阔叶林—草原—半草原半荒漠—荒漠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河道示意图,甲为一河心沙洲,下右图为该 洲一年内面积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4题。 4.该河位于我国的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南地区 D.西南地区 5.右图为影响工业区位选择因素对某工业部门的影响程度,数字代表工业部门正确的 A.①石油化工 ②有色金属冶金 ③水产品加工 ④电视机装配 B.①有色金属冶金 ②石油化工 ③电视机装配 ④水产品加工 C.①电视机装配 ②水产品加工 ③石油化工 ④有色金属冶金 D.①水产品加工 ②电视机装配 ③有色金属冶金 ④石油化工 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 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据此回答第6题。 甲 乙 丙 丁 粤 ☆☆ ☆☆ ☆☆☆☆ 川 ☆☆☆ ☆ ☆☆☆ 新 ☆ ☆☆ ☆☆☆☆ 晋 ☆☆☆☆ ☆☆☆ ☆ ☆ 6.甲和丙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A.寒潮 酸雨 B.酸雨 水土流失 C.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D.土地荒漠化 寒潮 右图是某地区人口统计图,据此完成7-8题。 7.1996年该地区人口增长模式是 A.“高高低”模式 B.过渡模式中的高增长阶段 C.过渡模式中的增长下降阶段 D.“三低”模式 8.该地区最有可能位于 A.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B.中国东部 C.拉丁美洲 D.亚洲中部 9.读右图,下列地点煤矿能够露天开采且比较安全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下表是我国某城郊农作物生产、运费、市场价格资料,据此回答10题。 花卉 蔬菜 稻米 甘蔗 市场价格(元/kg) 30 20 12 6 生产成本(元/kg) 15 12 6 2 运费率(元/kg/km) 3 2 0.5 0.2 单位面积产量(kg) 20 15 4 10 10.从经济效益考虑,该地区最适宜经营的农作物是 A.花卉、甘蔗 B.蔬菜、水稻 C.花卉、水稻 D.花卉、蔬菜 损失率是指受灾区域各类财产的损失值与灾前(正常)值之比,影响损失率的因素主要有灾害的强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抗灾能力等。读“中国自然灾害损失率(‰)等值线局部示意图”,完成11题。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灾害损失率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增大 B.因为经济发达,甲地区损失率最大 C.乙地区损失率较大,其原因之一是抗灾能力差 D.丙地区损失率较小,其原因是灾害种类单一,强度小 12.《尚书·召诂》曰:(武王崩,成王年少)“呜呼!有王虽小,元子(大宗)哉!”上述史实体现了中国古代某一制度,下列有关这一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解决了贵族之间的纷争 B.体现了血缘和政治关系的结合 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D.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 13.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 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 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14.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 A.《新青年》在北大创刊 B.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 C.《申报》上刊登宣统帝退位的消息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的演说 15. 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上述变化主要是由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租佃关系的盛行 C.土地的高度集中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