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进行动计划.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三)流动人口健康素养水平不断提升 (四)流动人口健康促进需要社会广泛参与 实施“531”行动计划 提高新苏州人健康生活水平 苏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6年5月11日 1 背景概况 2 工作思路 3 基本做法—“531”健康促进计划 4 成效与收获 苏州下辖四县六区,四县有昆山、张家港、常熟、太仓(列百强县前十),六区有吴江、吴中、相城、姑苏、园区、高新区,“一核四城”成为苏州城市的新定位。 201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45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63万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527.0亿元,其中城乡公共服务支出占78.3%。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万元,其中城镇常住居民达5.04万元。 苏州市登记流动人口数自2011年起超过户籍人口,2015年达到698.1万人。 流动人口大量涌入对苏州城市健康带来巨大挑战。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流动人口健康知识知晓率仅为42.7%,80.72%企业职工产生过消极情绪,24.41%职工存在中度或重度抑郁。流动人口居住环境较差,基本生活设施缺乏,公共卫生状况令人担忧。 健康素养报告 开展健康素养状况调查 开展流动人口健康状况调查 目标: 通过实施流动人口健康促进,提供健康教育、基本医疗等公共产品,覆盖苏州市所有流动人口,提高流动人口健康知识知晓率、正确就医行为和心理健康状况。 策略: 针对流动人口健康状况,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通过出台制定流动人口健康促进政策,实施流动人口健康促进531行动计划,建立政府主导、政策支持、部门配合、社会动员、互动参与的流动人口健康促进工作模式,切实提升流动人口健康生活水平。 开设健康苏州大讲堂。 1、建设“健康教育场景”,以健康文化引领流动人口健康生活。 苏州市健康教育主题公园 市民在健康主题公园学习 市民在健康教育园参观学习 企业健康步道 开展健康大巴进社区。 专家和志愿者等为市民进行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及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 健康大巴进社区启动活动 2、实施“健康大讲堂”、“健康大巴”,传播健康知识与技能 放健康支持工具 开展健康大巴进社区。 3、创建“健康企业”、“健康社区”,增强流动人口融入感。 开展省级健康促进示范企业建设活动 开展健康大巴进社区。 4、开设“全科医生工作室”,提供安全、便捷、廉价的卫生服务。 开展健康大巴进社区。 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营造流动人口健康生活环境。 卫生镇村建设、农村无害化厕所及垃圾收运体系城乡一体化等营造了健康生活环境 1、流动人口集中务流动人口集中务工企业心理健康干预项目工企业心理健康干预项目 流动人口健康素养宣传活动 流动人口集宿区健康促进 流动人口子女健康素养夏令营活动 2、流动人口子女健康促进项目 姑香苑小学校园健康日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健康教育园 枫桥小学校园绿色生命教育活动 学生体育锻炼活动 2、流动人口子女健康促进项目 2、流动人口子女健康促进项目 2、流动人口子女健康促进项目 2、流动人口子女健康促进项目 3、流动人口青春健康教育“校企行”项目 着力打造青少年人格健康工程 载体建设 同伴教育 伤残80元 死亡 100元 伤残100元 死亡200元 拓展服务项目 拓展服务项目 拓展服务项目 编印《农民工健康指南》、《新市民健康手册》,全面解读基本免费服务项目、健康素养、心理健康、儿童安全急救、职业安全、重点传染病防控、常见疾病防治、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知识。 聘请著名漫画家绘制漫画版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在户外健康主题公园、社区健康步道宣传。 村(社区)级健康教育专业队伍 镇(街道)级健康教育专业队伍 县(区)级健康教育专业队伍 市级健康教育专业队伍 健康素养讲师团队伍 4+1 (一)流动人口健康促进政策不断完善 1、政策支持,制定行动计划,出台流动人口医疗救助政策 2、经费保障,市级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流动人口健康促进专项经费 3、网络健全,四级爱国卫生和健康城市工作网络,实施流动人口健康促进工作。 (二)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感不断增强 多层次、立体式、全辐射的健康促进网络,把握了流动人口的关切,提升了流动人口对苏州的认同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