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七章: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研究.ppt

发布:2017-01-04约1.27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942年 维斯康蒂最早提出“新现实主义” 1943年 温别尔托·巴巴罗 《新现实主义宣言》 第一节:新现实主义电影产生的背景 一、意大利本国的电影基础较强 (一)墨索里尼时期建立了拥有16个摄影棚的电影城和电影实验中心。 (二)意大利电影遭二战破坏较小。 二、战后意大利社会问题严重 三、意大利电影工作者对曾经统治意大利影坛的虚假的电影美学的强烈不满和激烈反叛。 第二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艺术主张 一、“还我普通人” 描述普通人的穷苦和不幸,歌颂他们的团结和斗争。 (一)第一阶段 从罗西里尼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1945)开始 集中反映二战期间意大利人民反法西斯的抵抗运动,揭露法西斯势力的凶残,歌颂人民斗争的英勇。 (二)第二阶段 集中反映当时尖锐的社会问题,批判性和现实性比前一阶段更强烈。 代表作品:《偷自行车的人》(1948)、《罗马十一时》(1952) (三)第三阶段 不仅描述穷人的善良和不幸,而且以明朗的色调歌颂他们的团结、斗争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代表作品:《大地在波动》(1948)、《橄榄树下无和平》(1950)、《米兰的奇迹》(1951) 二、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 美学基础:纪实主义 三、打破情节剧的传统叙事模式 (一)非戏剧性 (二)开放性 (三)非职业演员 第三节: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主要作者于作品 标志:罗西里尼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1945) 一、罗伯托·罗西里尼(1906—1977) 代表作品: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1945) 《德意志零年》(1948) 《欧洲51年》(1951) 《意大利万岁》(1953) 二、卢奇诺·维斯康蒂 代表作品: 《沉沦》(1943) 《大地在波动》(1948) 《白夜》(1957) 《罗科和他的兄弟们》(1960) 《金钱豹》(1963) 《魂断威尼斯》(1971) 《无辜》(1976) 三、维托里奥·德·西卡(1902—1974) 代表作品: 《孩子在注视着我们》(1942) 《偷自行车的人》(1948) 《米兰的奇迹》 《温别尔托·D》 四、吉斯帕·德·桑蒂斯 代表作品: 《悲惨的追逐》(1947) 《罗马十一时》(1952) 第四节:新现实主义的创作倾向及其影响 一、新现实主义的创作倾向 (一)追求真实感 1、密切关注现实,并在电影作品中忠实于真实事件与人物的再现,使文学的故事性消失在新闻报道般的实际生活的叙事状态之中。 2、运用方言 3、长镜头的运用作为表现空间真实的手段,起到了突出影片形式与风格的独特作用 (二)倡导朴实无华的结构形式 (三)展现内在的张力 二、新现实主义的影响 (一)新现实主义电影是二战后电影的一次解放,是对好莱坞为代表的制片厂制度和艺术规范的一次反叛和逃脱。 (二)新现实主义的基本要素是实景拍摄、非专业演员的使用、剧本的即兴创作等,这已经成为今天电影制作的一部分。 作业:影片笔记 《朱尔与吉姆》(法国,1962年,弗朗索瓦·特吕弗导演) 《漂亮的赛尔日》(法国, 1958年,克劳德·夏布罗尔导演) *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