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金融应用及风险分析.docx

发布:2024-05-12约5.01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金融应用及风险分析

引言

建筑施工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对资金通融需求有着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体系发生一系列变动后,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遭受了或多或少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升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保持产业链的稳定与安全,逐渐成为新时期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和深入思考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供应链金融的相关概述

(一)供应链金融的概念

所谓的供应链金融,主要指以真实贸易背景为前提,以核心优质信用客户为依托,基于供应链管理基础上的一种创新型贸易融资方式,该融资模式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有力的贸易资金服务,还可以为供应链弱势企业提供个性化贷款融资服务。以建筑施工企业的供应链金融为例,建筑施工企业作为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可以凭借本身运营规模、资金实力、经营能力、行业影响力等优势,在材料采购工作中向上游材料供应商进行赊账,或者要求客户或企业提前支付相关的业务款项,以此来缓解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周转压力。

(二)供应链金融的业务模式

当前,供应链金融的主要业务模式大致可划分为三类:第一类,银行金融机构主导模式。各大银行以现有的优质信用企业客户为切入点,全面整合行业内各项业务资源,深入分析供应链中的各个交易环节,提供综合化交易模式或金融服务方案,如农业银行e账通、建设银行e信通、中行综合保理等。第二类,核心企业主导模式。核心企业需要依托自身在同行业中的影响力、竞争力、综合实力、品牌信誉等优势,以上下游企业为目标客户群体,以供应链稳定运营为目标,不断渗透金融服务,并通过运用多种形式的金融工具,满足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金融需求。同时,各大金融机构需根据核心企业的具体资质和信用情况,对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维持良好的供应链合作关系,促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三类,第三方供应链金融平台或服务商为主导的模式。随着供应链金融的日渐成熟,以第三方供应链服务商为主导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模式应运而生,不仅可以快速整合供应链中的各类信息,还可以为企业提供科学、有效的资金融通业务。如中企云链、建信融通、云信等金融产品。

(三)供应链金融的应用现状

纵观近几年供应链金融的应用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的两种状态:第一,供应链金融主体逐渐由松散化向多元化、集中化转变。总体来讲,供应链金融结构体系可以细化为金融科技、金融资金、金融平台、核心企业、中小微企业等多个主体,其中核心企业是金融体系运行中的关键所在。当前,伴随着各类新兴技术的高速发展,金融科技在供应链金融中的重要作用日渐凸显。在此基础上,大量的运营平台和物流企业随之出现,在某种程度上为供应链金融的长效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先决条件,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不仅创造了较为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为供应链金融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此外,由于传统模式、资金实力、信用等条件制约,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往往存在各自为政的情况,加上其不具备良好的融资能力,导致供应链金融应用价值无法得到充分发挥,而供应链金融的稳定运行,可以有效满足供应链上所有企业的融资需求,在提升资金应用效率的同时,确保各个主体取得良好的综合效益。第二,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逐渐由单一化向综合化、多样化转变。在传统、单一的融资模式中,各企业均需要通过抵押借贷的方式进行融资,而在新型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各企业除了选择抵押借贷的融资方式之外,还可以选择应收账款融资模、应付账款融资、预付款融资、纯信用贷款、订单融资以及符合不同企业融资需求的多样化融资业务模式,为推动企业长足、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二、建筑施工企业应用供应链金融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缩短资金回流时间

面对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往往将工作重心放置在运营规模扩大以及综合实力提升等层面,而这些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充足的资金支持。与此同时,由于建筑工程项目前期投入金额较大、周期较长,想要保证项目建设的整体进度和施工质量,必须提前做好建筑材料采购、机械设备引进、材料市场调研等基础性工作,这些同样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资源,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资金链断裂、呆账、坏账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企业资金周转压力,无法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有序开展,而通过应用供应链金融模式,不仅有利于缩短资金回流时间,有效防范企业可能存在的资金风险,还可以合理控制各个环节资金支出,全面提升建筑施工企业整体营运能力。

(二)有利于优化企业财务指标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通过科学、合理地应用供应链金融,一方面可以利用票据贴现、资产证券化、应收账款保理等方式,高效整合企业债务融资与债权融资,全面控制因应收账款无法及时回收所引发的风险隐患,不断降低企业负债率,最终达到优化企业财务指标的理想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减少企业带息负债,提升内部资产使用效率和流动性,增强企业资金管理水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