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CA6140车床拨叉型号861002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工艺设备设计.doc

发布:2017-09-12约6.77千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机械制造工艺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 设计“CA6140车床拨叉,型号861002”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及工艺设备 设计者 : 李静 学号: 45号 指导教师: 郑淑芝 目录 序言 零件的分析 …………………………1 零件的作用 …………………....1 零件的工艺分析………………....2 工艺规程的设计………………………3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3 基面的选择…………………....3 制定工艺路线…………………..3 机械加工余量 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5 确立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7 夹具设计……………………...…...13 问题的提出……………………13 夹具设计…………………….13 参考文献………………………….17 序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使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φ25孔与操纵机构相连,二下方的φ60半孔则是用于与所控制齿轮所在的轴接触。通过上方的力拨动下方的齿轮变速。两件零件铸为一体,加工时分开。 零件的工艺分析 CA6140车床共有两处加工表面,其间有一定位置要求。分述如下: 1. 以φ25mm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φ25H7mm的孔,以及φ42mm的圆柱两端面,其中主要加工表面为φ25H7mm通孔。 2. 以φ60mm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φ60H12的孔,以及φ60H12的两个端面。主要是φ60H12的孔。 3. 铣16H11的槽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此槽的端面,16H11mm的槽的底面, 16H11mm的槽两侧面。 4. 以M22×1.5螺纹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M22×1.5的螺纹孔,长32mm的端面。 主要加工表面为M22×1.5螺纹孔。 这两组加工表面之间有着一定的位置要求,主要是: φ60孔端面与φ25H7孔垂直度公差为0.1mm.。 16H11mm的槽与φ25H7的孔垂直度公差为0.08mm。 由上面分析可知,加工时应先加工一组表面,再以这组加工后表面为基准加工另外一组。 二、φ25孔的不加工外轮廓表面作为粗基准,利用一组共两块V形块支承这两个φ42作主要定位面,限制5个自由度,再以一个销钉限制最后1个自由度,达到完全定位,然后进行铣削。 (2)精基准的选择。 主要应该考虑基准重合的问题。当设计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时,应该进行尺寸换算,这在以后还要专门计算,此处不再重复。 (三)制定工艺路线 制定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25、φ60孔 工序二 粗、φ60、φ、φ25孔上端面 工序四 粗、精铣φ60孔上端面 工序五 切断。 工序六 铣螺纹孔端面。 工序七 钻φ22孔(装配时钻铰锥孔)。 工序八 攻M22×1.5螺纹。 工序九 粗铣 半精铣 精铣槽所在的端面 工序十 粗铣 半精铣 精铣16H11的槽。 工序十一 检查。 上面的工序加工不太合理,因为由经验告诉我们大多数都应该先铣平面再加工孔,那样会更能容易满足零件的加工要求,效率不高,但同时钻两个孔,对设备有一定要求。且看另一个方案。 2 工艺路线方案二 工序一 以φ42外圆为粗基准,粗铣φ25孔下端面。 工序二 精铣φ25孔上端面。 工序三 精铣φ25孔下端面 工序四 以φ25孔上端面为精基准,钻φ25孔 工序五 以φ25孔上端面为精基准,扩φ25孔 工序六 以φ25孔上端面为精基准,铰φ25孔 工序七 以φ25孔上端面为精基准,精铰φ25孔,孔的精度达到IT7 工序八 以φ25孔为精基准,粗铣φ60孔上下端面。 工序九 以φ25孔为精基准,精铣φ60孔上下端面,保证端面相对孔的垂直度误差不超过0.1。 工序十 以φ25孔为精基准、、φ60孔,保证孔的精度达到IT8。 工序十一 以φ25孔为精基准,铣槽端面。 工序十二 以φ25孔为精基准,铣16H11的槽保证槽的侧面相对孔的垂直度误差是0.08。 工序十三 以φ25孔为精基准,铣螺纹孔端面。 工序十四以φ25孔为精基准,钻一个φ19孔,攻M22×1.5螺纹。 工序十五 两件铣断 工序十六 检查 虽然工序是十七步,但是效率大大提高了。工序一和工序二比起工艺路线方案二快了一倍(实际铣削只有两次,而且刀具不用调整)。多次加工φ60、φ、”CA6140车床拨叉”;零件材料为HT200,硬度190~210HB,毛坯重量1.45kg,生产类型为中批量,铸造毛坯。 据以上原始资料及加工路线,分别确定各家工表面的机械加工余量、φ42) 考虑其零件外圆表面为非加工表面,所以外圆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