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第四章表面粗糙度及检测.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第一节 概述 一 标准 GB/T1182—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 通则、定义、 符号和图样表示法》 GB/T1184—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 未注公差值 》 GB/T4249—1996 《公差原则》 GB/T16671—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 最大实体要 求、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 二 形位公差研究的对象 要素: 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 线、面 三 形位公差的分类 第二节 形状公差和误差 1 形状公差: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2 形状误差:被测实际要素对理想要素的变动量,理想 要素的位置应符合最小条件 3 最小条件:确定实际要素最大变动量为最小的理想 要素位置 理想要素位置的确定: 对轮廓要素 理想要素位置的确定: 对中心要素 4 最小包容区域: 以理想要素为基准,包容实际要素,具有的最小高 度或直径的区域 二 各项形状公差 二 各项形状公差 1 直线度:用于限定平面内或空间直线的形状误差 二 各项形状公差 1 直线度:用于限定平面内或空间直线的形状误差 (3) 给定二个方向 2 平面度:限制平面的形状误差 3 圆度:限制回转体径向截面的形状误差 4 圆柱度:限制整个圆柱表面的形状误差 一 基准和基准体系 1 基准:是确定被测要素方向或位置的依据 2 基准要素的实现 模拟法、分析法、直接法、目标法 二 位置公差 (一) 概述 1 定向公差: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方向上允许的变动量 2 定位公差: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位置上允许的变动量 3 定向误差:被测实际要素对一具有确定方向的理想要素 的变动量,理想要素的方向由基准确定 4 定位误差:被测实际要素对一具有确定位置的理想要素 的变动量,理想要素的位置由基准和理论正确 尺寸确定 定向最小包容区域: 按理想要素的方向来包容被测实际要素,具 有的最小宽度或直径 (二) 定向公差项目 2 垂直度:控制被测要素相对于基准要素成90o角 3 倾斜度:控制被测要素相对于基准要素成0~90o之间 某一确定角度的要求 (三) 定位公差项目 位置度: 被测要素(点、线、面)对基准的位置的要求 位置度公差控制点的位置度误差 (2) 位置度公差控制线的位置度误差 (3)位置度公差控制平面的位置度误差 (4)位置度公差控制孔组的位置度误差 对零件上孔组的位置度精度有两方面的要求: 复合位置度:用两个位置度公差联合控制孔组各孔 实际轴线的位置 (四) 跳动公差项目 (1) 径向全跳动 (2) 直线度误差的评定 根据建立评定基准的不同,误差评定的方法有两种 ① 两端点连线法——近似法 例1: 第五节 公差原则 一 基本概念 2 体外作用尺寸(Dfe dfe): 在被测要素的给定长度上,与实际内表面体外接触的最大理想面,或与实际外表面体外接触的最小理想面的直径或宽度 3 体内作用尺寸(Dft dft): 在被测要素的给定长度上,与实际内表面体内接触的最小理想面,或与实际外表面体内接触的最大理想面的直径或宽度 关联要素的体外作用尺寸 4 最大实体状态(MMC)和最小实体状态(LMC) 5 最大实体尺寸(MMS)和最小实体尺寸(LMS) 轴的最大实体实效状态 8 最小实体实效状态(LMVS) 在给定长度上,实际要素处于最小实体状态,且中 心要素的形状或位置误差等于给出的公差值时的综合 极限状态 9 最小实体实效尺寸(LMVS) 在LMVC状态的体内作用尺寸 孔 LMVS = LMS+t 轴 LMVS = LMS-t 对关联要素,其理想边界除具有一定的大小和理 论正确尺寸外,还必须与基准保持图样上给定的几何 关系 10 理想边界 尺寸为最大实体尺寸的边界(或尺寸为最大实体实效尺寸的边界),该边界具有理想的形状(理想孔或理想轴) 对关联要素,其中心要素应与基准保持图样上规定的几何关系 11 最大实体边界(MMB)和最小实体边界(LM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