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表面粗糙度.ppt

发布:2017-05-07约4.57千字共3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国家标准 GB/T 1031-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粗糙度 参数及其数值》 GB/T 131-2006《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技术产品文件中表面结构的表示法》 GB/T 3505-2000《产品几何技术规范 表面结构 轮廓法 表面结构的术语、定义及参数》 GB/T 1031-1995《表面粗糙度 参数及其数值》 基本术语和定义 1. 取样长度 是测量或评定表面粗糙度时所规定的一段基准线长度,一般应包含5个以上的轮廓峰和谷,取样长度的方向与轮廓走向一致。 2. 评定长度 为合理地反映表面粗糙度的特征,在测量和评定时所规定的一段最小长度称为评定长度 。一般情况,取 ,并以5个取样长度内的粗糙度的平均值作为评定长度内的粗糙度值。 基本术语和定义 基本术语和定义 3. 评定表面粗糙度的基准线(轮廓中线) 1) 轮廓的最小二乘中线 根据实际轮廓,用最小二乘法确定的划分轮廓的基准线,即在取样长度范围内,实际被测轮廓线上的各点至该线的距离平方和为最小,即: 基本术语和定义 2) 轮廓的算术平均中线 取样长度内,由一条假想线将实际轮廓分成上下两个部分,使上部分面积之和等于下部分面积之和,即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及其数值 1.评定参数 (1)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高度参数) 在取样长度内,被测实际轮廓上各点至轮廓中线距离绝对值的平均值。 Ra 能充分反映表面微观几何形状高度方面的特性。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及其数值 (2) 轮廓最大高度Rz (高度参数) 在一个取样长度内,最大轮廓峰高Rp和最大轮廓谷深Rv之和的高度。 Rz = Rp + Rv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及其数值 (3)轮廓单元的平均宽度RSm (间距参数): 指在一个取样长度内轮廓单元宽度Xs的平均值。 用公式表示为 (轮廓单元:一个轮廓峰和相邻的轮廓谷的组合)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及其数值 (4)轮廓的支承长度率Rmr(c)(混合参数): 在给定水平位置C 上轮廓的实体材料长度Ml(c)与评定长度的比率。 评定参数值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及其数值 1.评定参数 国标规定了6个评定参数,其中3个高度参数为基本参数。 确定表面粗糙度时,可在三项高度参数中选取; 只有当用高度参数不能满足要求时,才选取附加参数。 (1)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及其数值 (2) 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 在取样长度内5个最大的轮廓峰高的平均值与5个最大轮廓谷深的平均值之和,即 Rz只反映轮廓的峰高,不能反映峰顶的尖锐或平钝; 取点不同,所得Rz值不同,因此受测量者的影响较大。 (3) 轮廓最大高度Ry 取样长度内,轮廓的峰顶线和谷底线之间的距离。   Ry =︱ypmax︱+︱yvmax︱ Ry值是微观不平度十点中最高点和最低点至中线的垂直距离之和,因此它不如Rz值反映的几何特性准确。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及其数值 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和轮廓最大高度Ry 评定参数值 表面粗糙度的参数及选用 表面粗糙度的选择 表面粗糙度的参数值选用 表面粗糙度的符号、代号 1. 表面粗糙度的符号 GB/T 131—1993规定,有关表面粗糙度的各项规定按功能要求给定,并注在符号中相应的位置。 表面粗糙度符号有三种: a b c a 表示表面可以用任何方法获得; b 表示表面是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 c 表示表面是用不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 表面粗糙度的符号、代号 2.表面粗糙度的代号 在符号的基础上,注出表面粗糙度数值及其有关的规定项目后形成表面粗糙度的代号。 表面粗糙度的符号、代号 2.表面粗糙度的代号 在表面粗糙度符号的基础上,注出表面粗糙度数值及其有关的规定项目后就形成了表面粗糙度的代号。 表面粗糙度的图样标注 表面粗糙度的图样标注 表面粗糙度的图样标注 表面粗糙度的图样标注 表面粗糙度的图样标注 习题 在形位公差框格上的标注 习题 将下列要求标注在图上 零件加工均采用去除材料的方法。 (1) 直径φ50mm的圆柱外表面粗糙度Ra的上限值为3.2μm。 (2) 左端面的表面粗糙度Ra的上限值为1.6μm。 (3) 直径为φ50mm的圆柱右端面的表面粗糙度Rz的最大值为1.6μm。 (4) 内孔表面粗糙度Ra的上限值为0.4μm。 (5) 螺纹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Ra的上限值为1.6μm。 (6) 其余各加工面的表面粗糙度Ra的上限值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