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人格发展.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四、人格教育 (一)人格教育的重要性 (二)学生健全人格的特征 (三)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途径 (四)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方法 事 件 回 放 80年代,美国一所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卢刚在硕士毕业前夕,开枪打死了导师、系主任、副校长和一名同学后自杀。 2002年清华大学高材生刘海洋伤熊事件。 2004年2月,云南某大学学生马加爵只因打牌时与同学发生争执,自认为被同学看不起就动了杀机,将四位同学逐一杀害,并把被害人尸体藏匿于宿舍衣柜内,其残酷程度骇人听闻。 2002年,辽宁本溪一位学习成绩一向优秀的女生,高考时感觉发挥不好,在成绩公布前就匆匆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事实上她的成绩还超过重点线几十分。 几种常见的人格偏差 偏执型人格 强迫型人格 自恋型人格 依赖型人格 17岁的高中女生,一向清高,做事认真,不好交往,学习专注,好胜心强。近两年来变得神情恍惚,经常胡思乱想,脾气变得很怀,常跟父母顶嘴怄气;把同学对她的帮助看成是瞧不起她、小看她;常诉说老师故意整她,或同学串通起来跟她作对;与老师、同学和家人的关系越来越糟,多次提出转学,要到外婆家去住等等。这些想法与烦恼每天搅得她心烦意乱,干什么都定不下心来,学习成绩急剧下降。 案例1: 这类人平时常有不安全感,常处于莫名其妙的紧张和焦虑中;思虑过多,对自己要求过高,又缺乏自信,对自己做的事总没把握,总以为没达到要求而常感不安;行为刻板、循规蹈矩,过分自我克制,责任感过强,怕犯错误;常要求别人适应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工作方式,以至求全责备,妨碍他人自由,导致冲突。容易患强迫症。 典型表现: 自私、傲慢、致命不凡、目中无人、自高自大、惟我独尊、自以为是、自我中心 ——过高的自我评价和夸大的自尊 这类人认为别人对自己的关注、赞赏、关心、帮助都是理所当然的,成功、权力、荣誉也理所当然应该属于自己,对待批评、挫折的反应是愤怒、敌意,甚至会采取报复手段,他们往往缺乏同情心、对人冷漠,有很强的妒忌心。 典型表现: 在没有从他人处得到大量的建议和保证之前,不敢做出决策,喜欢让别人为自己作出决定; 理所当然地认为别人比自己优秀,比自己有吸引力,比自己能干; 无意识地倾向于以别人的看法来评价自己,很容易因未得到赞许或遭到批评而受到伤害; 对人际交往中对他人过度的依赖,独处时有不适和无助感,当亲密的关系终止时感到无助或崩溃,常被遭人遗弃的念头折磨。 典型表现: (二)学生健全人格的特征 1、智能结构健全、合理,具有学习能力。 2、认知客观、准确。 3、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竞争意识。 4、积极乐观的情绪和情感。 5、人际关系融洽,具有合作精神。 6、独立自主、善于选择。 7、较强的心理承受力和自我调控能力。 (三)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途径 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 程,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的自我教育都是促 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A、家庭方面 B、学校方面 C、社会方面 D、自我方面 专断拒绝型:对孩子感情冷漠而态度严厉。 对孩子人格成长的影响:(两种趋向) ⑴孩子内心痛苦而萌生敌意,内在的愤怒使他们在思想和行动上易趋片面性和极端性,个性发展偏激而缺乏友善的人际关系。 ⑵孩子的敌意未表达出来,孩子本身甚至在意识里不承认这种敌意,从而会产生忧郁或焦虑,怨恨自己,结果导致个性上的怯懦和缺乏自信。 放任纵容型:满足孩子无限度的需要,代替他们“克服困难”。 对孩子人格成长的影响:孩子容易缺乏自律能力,没有坚持性、自觉性和勇气;还容易助长自私心理,在自我的圈子里打转,他们只要索取而不给予,不会考虑他人的利益和不会助人,独立能力和自助力差。 权威型(民主型):比较理想的父母。 他们按孩子的年龄向他们提出必须遵守的规则,因而他们对孩子有约束力;但与此同时,在遵守规则的限度内,对孩子的自主性给予尊重和鼓励。在事情面前,应如何对待与处理,给孩子留有独立处理的余地,尊重他们的见解,鼓励他们的创造性。 对孩子人格成长的影响: 孩子往往自我要求严格,因受到肯定而自尊,因屡见成功而自信。这样的父母与子女间感情比较相通,也比较和善相处,易于培养孩子热情、包容、信任等积极人格特征。 给自己编一本“心理辞典” 对于那些想全面提高自己人格和心理品质的人,给自己 编一本积极向上、内容明确的心理辞典,不失为一种很有效 的心理训练方式,其过程可概括为: 选择一些自己想提高的人格特征,如自信、乐观、责 任、勇敢、友谊、热情、聪明、独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