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八章高频电子——反馈控制电路3.ppt

发布:2017-05-27约4.44千字共3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8章 反馈控制电路 自动增益控制(AGC) AGC电路的作用与组成 AGC电压的产生 实现AGC的方法 自动频率控制(AFC) AFC的工作原理 AFC的应用 锁相环路 锁相环路的基本工作原理 锁相环路的性能分析 集成锁相环路及其应用 8.1 自动增益控制(AGC) 1、AGC电路的作用与组成 (1) 作用 当输入信号变化时,保证输出信号幅度基本恒定。包括: ①能够产生一个随输入信号大小而变化的控制电压,即AGC电压(±UAGC); ②利用AGC电压去控制某些级的增益,实现AGC。 (2) 组成——具有AGC电路的接收机框图 8.1 自动增益控制(AGC) 2、AGC电压的产生 8.1 自动增益控制(AGC) ?V1、R7和C4组成AGC检波电路,运放A为直流放大器,UREF为延迟电平。当输入信号较小时,AGC不起作用。当输入信号较大时,AGC将起作用。可见,该AGC电路具有延迟功能。 ? 8.1 自动增益控制(AGC) (3) 改变放大器的负反馈深度 8.2 自动频率控制(AFC) 调幅接收机中的AFC系统 具有AFC电路的调频发射机 AFC——电路组成 作用:自动控制振荡器频率稳定 组成:鉴相器、低通滤波器和压控振荡器 标准频率fr;输出频率fo;误差电压uD(t) ;直流控制电压uC(t)。 AFC——工作原理 压控振荡器的输出频率fo与标准频率fr在鉴频器中 进行比较,当fo=fr时,鉴频器无输出,压控振荡 器不受影响;当fo≠fr时,鉴频器即有误差电压输 出,其大小正比于(fo-fr),经低通滤波器滤除交 流成分后,输出的直流控制电压uc(t),加到压控 振荡器上,迫使压控振荡器的振荡频率fo与fr接近, 而后在新的振荡频率基础上,再经历上述同样的 过程,使误差频率进一步减小,如此循环下去, 最后fo和fr的误差减小到某一最小值△f时,自动 微调过程停止,环路进入锁定状态。 AFC应用—调幅接收机 混频器输出的中频信号经中频放大器放大后,除送到包络检波器外,还送到限幅鉴频器进行鉴频。鉴频器中心频率调在fI上,它可将偏离中频的频率误差变换成电压,该电压通过处理后加到VCO上,VCO振荡频率发生变化,使偏离中频的频率误差减小,直至达到要求。 AFC应用—调频发射机 晶体振荡器提供标准频率fr,调频振荡器的中心频率为fc;鉴频器的中心频率调在(fr-fc)上。由于fr稳定度很高,当fc发生漂移时,混频器输出的频差也跟随变化,使限幅鉴频器输出电压发生变化,经滤波器后的误差电压加到调频振荡器上,调节其振荡频率使之中心频率稳定。 8.3之一: 锁相环路的基本原理 组成框图 8.3之二: 锁相环路的性能分析 鉴相器的电路模型 环路滤波器的电路模型 压控振荡器的电路模型 锁相环的相位模型及环路方程 捕捉过程 跟踪过程 锁相环的基本特性 鉴相器的电路模型 1.鉴相器的输出电压是ui(t)和uo(t)相位差的函数 。 2.典型的乘积型鉴相器中,鉴相器的低频分量输出为: 环路滤波器的电路模型 微分方程 : 压控振荡器的电路模型 压控振荡器的特性可用调频特性来表示 锁相环的相位模型及环路方程 锁相环的相位模型 捕捉过程—环路由失锁进入锁定的过程 Δωi 较小→ud(t) 能顺利通过LF得到uC(t) →控制VCO→环路锁定 跟踪过程—环路维持锁定的过程 能够维持环路锁定所允许的最大固有频差|Δωi| ,称为锁相环路的跟踪带或同步带。 锁相环的基本特性 环路锁定后,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频率相等,没有剩余频差(有微小固定相差) 8.3 之三: 集成锁相环路及其应用 集成锁相环简介 集成锁相环按其内部电路结构可分为 ?模拟锁相环和数字锁相环 集成锁相环按其用途可分为 ?通用型和专用型 集成锁相环按其工作频率可分为 ?低频(1MHz以下)、高频(1~30MHz)和超高频(30MHz以上) 几种通用的集成锁相环 ? L565(低频)、L562(高频)和L564(超高频) 应用之一:锁相倍频、分频与混频 倍频电路框图 应用之二:锁相调频和鉴频 锁相环调频 应用之三:调幅波的同步检波 原理框图 应用之四:彩色电视色副载波的提取 原理框图 应用之五:锁相接收机 原理框图 频率合成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频率范围 ——频率合成器的工作频率范围 频率间隔 ——相邻频率之间的最小间隔,又称分辨力 频率转换时间 ——从一个工作频率转换到另一个工作频率,并达到稳定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频率稳定度与准确度 稳定度——在一定时间内频率偏差标称频率的程度 准确度——实际工作频率与标称频率之间的偏差 频谱纯度——输出信号接的正弦波的程度 单环式锁相频率合成器 由晶体振荡器产生标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