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阳光灿烂的日子》电影分析精编版课件.ppt

发布:2019-05-19约3.7千字共3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影调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主要是硬调和软调构图。 硬调:主要用来表达马小军与米兰相遇的场景,凸显他们二人对待爱情的差异和马小军在迷恋米兰后的迷失。 软调:主要用来表现马小军等人对青春记忆的怀念以及营造一种青春岁月的温馨和美好的气氛。 Add title in here 软调:全景,逆侧光,对角线构图,营造出一种梦境般的画面。 Add title in here 软调:中近景,对角线构图,虽然胡老师很生气,但整个画面削弱了这种感觉,反而让人觉得温馨。 硬调:(微)仰拍,斜线构图,以中间为轴线,把画面分割为两部分,一边受光一边背光,画面很美。 硬调:全景,逆光,C型曲线构图,画面平静而温暖,表现了童年的美好! 一般来说,现实时空才用彩色,而过去时空或想象时空才用黑白,而这部片子恰好相反。 导演的色彩方案或许是在质问我们:现在成年的马小军们还能像以前那么“阳光灿烂”、无忧无虑吗? 6.画外音 画外音能使观众得以直接进入角色的内心世界,缩短审美距离,与片中人物产生共鸣。姜文在片中以他那特有的低沉、韵味十足的叙述方式,讲述着北京的变化和自己的感受,奠定了叙述的总基调——在记忆和真实间的徘徊。 姜文的旁白起到了推动叙事、跨越时空的功用,这一点在片子后半部分得以体现。随着他思绪的跳跃、记忆的出错,时而又把我们从故事中拉了出来。然后我们并没有因此而造成欣赏的停滞和困难,反而看得兴趣盎然,这不能不说姜文在叙事上有过人之处。 开篇旁白的作用: (1)为整部影片定调。这是一部回忆性、主观性、情绪化的电影。 (2)回忆性的旁白,能把观众带到那个特殊的年代——文革时代。 (3)现在时空(中年时空)的旁白将全片的过去时空的幼年时空、少年时空和现在时空的中年时空串联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4)选择一个今天的、现在时空的旁白贯穿电影,为今天观众提供了一个亲近的叙事依据。 个人化的记忆,正是该片与众不同的显著特点。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电影都在表现影响,强化集体、共同记忆,而恰恰相反,个性化的记忆反而更能体现出人的性格特点和更接近事物的本来风貌。 7.音乐 (1)用音乐来表现那个特殊时代的印象和感受。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使用了大量文革时流行的歌曲,如《远飞的大雁》、《美丽的鲜花在开放》、《金色的炉台》等。这些歌曲和乐曲纯净、透明,恰是那个时代纯净、透明的少年的心境。而《革命风雷激荡》、《金日成将军之歌》、《国际歌》等革命歌曲,旋律振奋激昂,表现出那个时代年轻人的理想主义和心中的万丈豪情。 (2)用音乐来表现心中的爱情。 马斯卡尼的歌剧《乡村骑士》音乐在电影中象征着马小军心中最神圣、美好的爱情。 THANK YOU THANK YOU * * * * * * * * * * * * * * * * * * 电影作品分析 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 主讲人:张悦 阳光灿烂的日子 根据王朔小说《动物凶猛》改编 导演:姜文 编剧:姜文 摄影:顾长卫 主演:夏雨(饰马小军) 宁静(饰米兰) 时长:128分钟 获奖记录: 1994年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第3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最佳改编剧本、最佳音效六项大奖。 第7届新加坡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 美国《时代》周刊1995年度十大佳片第一名。 导演简介 姜文,河北唐山人,1963年出生在唐山的姥姥家,童年在唐山度过。父亲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军人,母亲是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在从老叶家回到父母身边后,又辗转到过贵州、湖南。10岁时全家才迁到北京定居。四处迁移的生活和部队的特殊环境对姜文产生了很大影响。 1984年毕业于中戏表演系。凭借电影《芙蓉镇》和《春桃》荣获两届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导演作品包括《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让子弹飞》等。其中《阳光灿烂的日子》摘得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 姜文 影片概述 这是一部描写边缘少年马小军成长的故事,以文革为背景,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来感受和观察当时的时代环境。 20世纪70年代初的北京,大人们忙着“闹革命”,学校不上课,孩子们没人管。这群生活在部队大院里的孩子,在耀眼的阳光与遍地的红旗中间度过自己的青春。马小军的嗜好是用万能钥匙偷开别人家的锁。一天,他进了家,看到墙上挂着一张泳装女人的照片。她立即喜欢上了她。后来竟然真的认识了这个名叫米兰的女孩。可米兰根本不拿他当大人看,她喜欢大院里的孩子头刘忆苦。马小军在“老莫”找茬儿跟刘忆苦打了一架,可事后仍然还是哥儿们。就这样,他们在混沌钟各自长大了。 分析维度 1 2 3 4 主题 角度以及镜子的运用 5 6 摄影 、光线 人物的设置 色彩 画外音(旁白) 7 音乐 1.主题 1、成长记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