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阳光灿烂的日子》分析.pdf

发布:2018-10-31约5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电影改编自王朔《动物凶猛》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是一部以文革为背景, 谈青春、谈成长的作品。导演姜文在影片里表达了对青春的恍惚和留恋,对青春 骤然消失的怅惘,更多的是对青春及那个时代的讴歌。 景别 景别的选取直接决定影片的风格。中国的第五代导演往往强调影片的戏剧性,所以他们 的电影一般都依赖近景、特写等较小的景别来突出戏剧性,把观众带入波澜曲折、催人泪下 的戏剧化情境。而第六代导演则追求客观、生活化的电影表达,所以他们多用全景、远景等 较大的景别来削弱影片的戏剧化倾向,把观众带入朴实自然、生活气息浓郁的非戏剧化情境。 电影 《阳光灿烂的日子》中有大量的小景别的运用,特别是特写。特写镜头的优点是可以突 出重点,从而给观众以鲜明的印象。《阳光灿烂的日子》是一部回忆式的的、极具主观化和 风格化的作品,所以姜文运用大量的特写镜头来强调和渲染自己的情感、情结和激情。 这部电影结构的主线是马小军和米兰爱情关系的一步步发展,影片对于这一系列剧情的 描述,都是通过特写镜头来完成的。刚开始,在“初遇‘画中人’”的段落中,马小军在一个完 全陌生的房间里玩耍,不经意间看到墙上挂着的大幅照片时,导演用了几个特写来刻画“画 中人”好的面容。这里特写的运用不仅突出了“画中人”的美丽,更表现了此时马小军就如同 触电一般,被画中人”深深吸引,说明画面中米兰的形象在马小军心中深深扎根,并被无限 放大。之后,在“遭遇“画中人””的段落中,导演没有让马小军一下子就看到米兰的真实样貌, 而是让马小军躲在了床底下,只能看到米兰的局部身体。这个段落中一个重要的特写镜头运 用,就是当米兰走到床前坐下时,马小军看到米兰脚上拴着的钥匙脚环。这是个极为重要的 物件,马小军在与米兰直接照面之前都靠这个物件来辩识米兰,也可以说脚环就代表着马小 军心中的米兰形象,是马小军的精神寄托。 再后,在马小军被抓到派出所训话的段落中,本来耷拉着脑袋聆听训话的马小军在看到 一个拴着脚环的女孩的脚的时候,立刻被牵动了思绪,心中爱情的火焰油然而生,使得他忘 了身在何方。当马小军面对面遇到生活中真实的米兰时,导演也是用一个特写镜头来交代: 马小军俯身去捡掉在地上的火柴。正在这时,一个拴了脚环的脚从马小军眼前闪过,马小军 立刻从脚环认出了这就是那个“画中人”。诸如这样的段落还有马小军从唐山奔丧回来后,看 到米兰和刘忆苦已经很亲密地在一起了。马小军一边听着米兰和刘忆苦暧昧的情话,一边瞪 着自行车踏板上米兰脚上拴着的脚环,心中百感交集。 最后,在影片第二个高潮来临的时候,马小军用强暴米兰这一行为宣告了自己与米兰的 彻底决裂。在这个段落中,导演首先表现的是马小军将米兰按在床上,然后扯断了米兰脚上 的脚环,将其摔在地上。用脚环落地的特写和声响来强调脚环,表现了马小军与米兰关系的 彻底结束和马小军与过去生活的告别。影片中特写镜头的使用有力地表现了马小军对于米兰 的爱情和影片的主题。 更多资料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传媒艺考课堂”或加微信 “W384986689”说明“艺考生” 角度 拍摄角度是影视视听语言中的重要一环。角度不同可以得到不同的造型效果,表现不同 的含义。中国的新一代导演偏向于纪实的平等的视角,水平拍摄的画面,可以给人客观真实 的感觉。而姜文偏爱有主观表现色彩的仰拍或俯拍,通过仰拍或俯拍得来的画面,主观意识 较强,可以让人从中感觉到崇敬、激昂抑或是悲悯、怜惜等情绪。 在电影 《阳光灿烂的日子》中,拍摄角度的作用同样突出。例如在影片中通过仰角拍摄 毛主席的雕像,拍摄起飞的飞机,拍摄“老莫”餐厅的大楼等等,表现了青少年时代的马小军 理想主义的崇拜。尤为突出的运用有两处“吹避孕套”段落。这个段落说的是马小军在家中玩 要时用自己偷偷配的钥匙打开了父亲的抽屉,在翻父亲东西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父亲藏在柜 中的避孕套。马小军兴致勃勃地玩起了避孕套。在这个段落中导演可以选择的拍摄角度有三 个:正面角度、侧面角度和背面角度。如果用前两个角度来表现这个事件,得到的效果是事 件不断积累,不断加强、上升。而用背面角度来表现,则会营造一种悬念感。这里除了一些 常规的表现作用外,更表现了马小军心中青春的觉醒和性意识的萌芽。 “遭遇‘画中人”段落。这个段落说的是马小军在某一次来到“画中人”米兰的房间时,遇上 米兰突然回家,情急之下马小军只能慌张地躲到床底下,并看到了米兰换衣服的过程。这个 段落里面导演是在床底下通过低角度模拟马小军的主观视线来拍摄外面的情景。这是一个别 具匠心的角度,在这个角度的表现下,外面的世界变得与众不同。首先,摄像机的低角度会 使得画面当中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