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美术课堂教学教师示范有效性初探.doc

发布:2020-12-13约2.74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美术课堂教学教师示范有效性初探 这学期的《绘画游戏》《吊饰》这四节课有的是造型表现内容有的是设计应用内容,但都应离不开教师的示范讲解,仅仅教师示范是否对美术课堂教学更有效?还是让学生天马行空的随意画而教师不示范更有效?如果示范“过度”,学生受到过度的暗示,就会照老师的范画临摹,不爱动脑缺少创新;如果示范不够,学生没掌握知识技巧就不会画,也就谈不上创新。但经过近一学年的教学探索美术教学课堂示范还是效果非常明显的。例如,在实行二年级的《绘画游戏》《大树的故事》《动物乐园》《吊饰》这几课教学时,对有教师示范和无教师示范时学生所交上来的作品的差别都是比较大的。教师采取示范方法,一是课前提前画好或做好范画、范画、手工作业示范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面向全体学生实行的过程示范法,三是有针对性的对个别学生实行提示性示范。四是反面示范法。教师通过这四种方法综合使用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让孩子在掌握方法后,充分自由地发挥更有目的去创作。所以,美术课不能完全取消示范,示范对于美术教学具有十分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示范 新课标 创新 必要性和有效性 示范策略 新的课程理念中把美术视为一种文化学习,而不是仅仅是传授学生美术知识和技巧的单一的技能课,它要求在传授知识和技巧的同时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创新水平和实践水平,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在新的理念指导下,传统的教师示范学生临摹的教学方式一度受到质疑。那美术课堂到底要不要“示范”了?如果有必要,到底到什么水准呢? 一、课堂教学示范的今昔 以前的美术课是教师上课出示范画或者当堂示范,学生照老师画好的来临摹,作业的标准就是谁画的更像老师的画,谁就能得到好成绩,有创新的作业不会得到老师的认同和赞许。这样的教学也不是一无是处,临摹也是学习的一种方法,仅仅时间久了,孩子的创新意识没有了,审美修养也谈不上提升,我们仅仅培养了一批用线用色照搬的“小画匠”了。新的课程改革提出了“创新”、“审美”,“个性”培养,要求改变传统的观点。也许是想创新求异,也许是是对新课标理解有误,在一段时间里有很大一批的老师完全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走上另一个极端,上课不在实行“示范”了。上课仅仅讲一讲要求,让学生自己去画,鼓励大胆画、自由画,一味鼓励创新,上课与众不同的作业会得到表扬,越离奇越好,甚至看不懂了。还出现很多像“画鬼”、“画梦”、“画音乐”这样内容的美术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仅仅平时不传授基础知识,谈创新和想象还有很大的难度的,上课很热闹的,结果随便画没有什么标准的。这样的结果如何呢?一段时间之后,教师上课变得轻松了,利用电教媒体,放放幻灯片,讲讲作业要求,谁都能上美术课了。学生呢?也愿意上美术课,上课玩玩画画没有什么要求,很开心的。仅仅教师专业扔下了,变得不会画画了,陷入越不画越不会画,越不会画越不画的恶性循环;学生连临摹用线也不会了,更谈不上构图、观察、创作了……部分爱画画的孩子,也仅仅画画“美女图、”“漫画”中形象。手高眼低,年级越高就越不会画画,甚至出现了“小学四五年级现象”。 二、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通过自己多年上课的体会;通过理解教材和学习课标;通过观看别人的,我觉得美术课实行“示范”是有必要性的,恰当的示范对传授知识学生学习,十分有效,体现了示范的有效性。新的课程标准改变了单纯以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把美术教学划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领域。其中“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领域是有必要实行示范的,这就体现了必要性。例如,二年级学生,对《绘画游戏》这课中的抽象画不是很了解,教师就用课前范画、作业示范法去画非常具有代表性两张范画让学生去初步感受,然后再通过过程性示范法以游戏方式具体的体现绘画游戏这类抽象画制作过程,从而一下子就降低了难度,非常直观的体现给孩子们。在再孩子实行创作室即时发现问题即时实行提示性示范或反面示范这样就能照顾到绝绝绝大部分学生教师示范有效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课堂示范的那个班,从学生所交的作品无论是色彩构图创意都明显优于另外一个教师无示范的那个班。同样在《大树的故事》《动物乐园》《吊饰》这几课的教学探索中这情况也是很相似的。学生不知吊饰的做法教师当然要示范,学生不知大树树干的肌理如何去表现教师理应去做示范。学生在用橡皮泥时动物细节如何装饰,教师就一定要做示范。彩笔蜡笔不会使用,教师在课堂上就很有必要示范。仅仅教师示范的“度”要把握好,所以,美术课不能完全取消示范,示范对于美术教学具有十分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三、示范教学的相关策略 1、提示性示范:对教学知识点给予提示和指导。比如,在实行植物写生,静物写生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