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树立起自信心.doc

发布:2020-12-13约1.22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作业4 面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自信缺失甚至自暴自弃,你是如何去挽救并重新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的? 答: 自信,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只有具备这个良好品质才能树立积极的学习动机,才有望获得好的学习效果。 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多次经历失败的体验,逐渐丧失了学习的自信心,导致学习成绩落后。失败其实不可怕,也很常见。它是成功的前奏,也磨砺着人们的意志,可小部分学生因多次失败丧失自信心。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尤其是中高年级,常常能见到一部分自闭性的学生,他们不愿积极参与讨论,不愿主动发言。这就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他们因不敢再次面对失败,因而逃避、远离学习。知识学习本是一个人心理内化的过程,而一个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对自身的学习水平失去自信心的学生,又怎能真正学好语文呢?所以,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多种渠道,尽可能多地创设“成功”机遇,树立困难学生的自信心,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下面是几点具体的做法: 1、巧用导语,启迪学生的心智 根据学习心理特点,上课后5——20分钟这段时间是一堂课的最佳时间,学生思维最为集中和活泼。于是,我上语文课时,除了用心设计导语外,新课中最重要的或比较难理解的内容往往放在前半节课上讨论解决。 2、诱导学习,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绝绝绝大部分学生仍然处于“被动”地位,而课堂效率取决与学生的参与水准。为了让学习困难生自信、快乐地成长,在教学形式上,我注重为每一位学生创造试一试、想一想、说一说的条件和机会,让他们在乐中学,在乐中进步。在教学方法上,力求让每一位学生有主动参与的机会,在课堂上让每一位学生有商量、讨论、发表自己意见、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机会。 3、精心设计多样化、层次化的练习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布卢姆曾提出目标分类理论,为我们真正面对困难生,实行有效的教学给出启示:变单纯的整体训练为分层次训练和多样化练习。 4、关爱学习困难学生和缺失自信的学生 为了使学习困难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我首先引导他们科学地对待成绩,使学生从个人的实际出发,和自己的过去比,看看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学会自我竞赛。同时,我还采用了降低知识台阶高度的做法,使其看得见、摸得着、攀得上,让高、中、低三个档次的学生实行公平竞争,使中等生和困难生同样分享胜利的喜悦。我曾多次在课堂上分档次地展开以下几种小型竞赛:记忆力比赛;速读比赛;书写竞赛等。 对学生的信任和期待,能引起他们巨大的内驱力。一个人只要体验几次成功的快乐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起追求无休止的成功的意念。成功,是对自己水平的证明,是对学习的最好奖赏。 总来说之,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绝绝大部分非常聪明。只要老师多一份关心,多一份协助,也许他们的成功和失败就在一念之间。而学生也是有感情的,老师的关心和协助也是他们提升自信的动力。每一个比赛的过程就有每一次进步的可能。语文知识的积累就是日积月累的过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