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25 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9单元第1课 课程标准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课堂小结 1.北约与华约的共同之处是: A.由一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B.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军事集团 C.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 D.由两大阵营分别组成的军事政治集团 2.标志“冷战”正式开始的是: A.“马歇尔计划” 的提出 B.两大军事集团的出现 C.两大阵营的出现 D.“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3.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德国分裂 B.杜鲁门主义出现 C.北约组织建立 D.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4.美国在对欧洲实施马歇尔计划的同时,对亚洲则是: A.扶助蒋介石挑起内战 A.发动了朝鲜战争 B.发动了侵略越南的战争 C.从亚洲撤退兵力充实欧洲 5.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美国侵略越南 ②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③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③①②④ D.③④②① 6.杜鲁门曾说过: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其含义不包括: A.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B.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C.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 D.都是为了美国自身利益 * * 一、背景---从盟友到对手 1、力量对比 资本主义世界 西欧、日本:普遍衰落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霸主 经济 武装部队300万 国防预算超800亿美元30艘航空母舰和1000多艘其他战舰 在全球有480多个军事基地 拥有原子弹 控制操纵联合国 工业产量占53.4% 黄金储备占74.5%出口贸易占32.4% 军事 政治 战后美国力量介绍: 一、背景---从盟友到对手 1、力量对比 资本主义世界 西欧、日本:普遍衰落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霸主 社会主义世界 战后初期年均生产12万门火炮。 战后初期年均生产19390万发炮弹 战后初期年均生产3万辆坦克 战后初期年均生产4万架飞机 军队人数到1945年5月接近1140万,战后仍保留三四百万人。 苏联:苏联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社会主义强国 欧亚人民民主国家建立并向社会主义过渡 战后苏联军事实力: 一、背景---从盟友到对手 1、力量对比 2、对峙实质: 从一切能得到的指数看,……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许多美国人,包括政府中的主要人物,都认为他们能够运用他们的力量命令全世界朝着美国式的民主资本主义方向走去。 ——斯蒂芬· 安布罗斯《全球主义的兴起》 从材料中看,美国战后有何野心? 苏联虽在二战期间受到严重破坏,但它的军事力量却大大增强,仅次于美国,且远远超过其他国家。战后苏军驻扎在从欧洲中部的易北河到亚洲的三八线的广大地区。 那么美国的野心是否能够得逞?为什么? 美国在妄图依靠本国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称霸世界的道路上遭遇到苏联这样一个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存在差异的劲敌,所以对苏联必须采取强硬的遏制政策。 一、背景---从盟友到对手 1、力量对比 2、对峙实质: 3、方式: 4、原因: “冷战” (1)、大战刚歇,人心思定。 (2)、苏、美势均力敌。 “冷战”: “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二、形成---美苏“冷战” 1、奠基 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雅尔塔体系确立。 雅尔塔体系是指二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而建立起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实质:美苏两分天下 2、信号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二、形成---美苏“冷战” 1、奠基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宣读咨文中公开宣称,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此即“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3、形成 美国-- 政治:杜鲁门主义 2、信号 二、形成---美苏“冷战” 1、奠基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基本为西欧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2、信号 美国-- 政治:杜鲁门主义 经济: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目的是什么? 1.复兴欧洲经济,稳定资本主义秩序 2.控制西欧,遏制苏联 3. 诱引东欧各国,孤立打击苏联 3、形成 二、形成---美苏“冷战” 1、奠基 2、信号 美国-- 政治:杜鲁门主义 经济:马歇尔计划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