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微观经济学_第6章_完全竞争市场.ppt

发布:2017-06-01约1.37万字共7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如果消费者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消费者能够对于价格下降作出充分的回应,市场上消费者剩余的增加量A可能大于损失量B,如果政府实施最高限价的目的是更多地顾及消费者的福利,那么政府的目的就达到了。如上左图。 (2)最高限价的政策效果分析 消费者的需求缺乏弹性的,则可能AB,政府的目的难以达到。如上右图 P* 0 Q P Q* D S G A B P0 Q1 C Q2 AB P* 0 Q P Q* D S G A B P0 Q1 C Q2 AB 2.最低限价 ΔCS=-A-B ΔPS=A-C ∴ ΔW=-B-C 价格下降导致的消费者剩余的损失-A转化生产者剩余的增加A;而-B-C则是由于最高限价所导致的市场总剩余的无谓损失。 (1)最低限价的福利变化分析 2.最低限价 (1)最低限价的福利变化分析 P* 0 Q P Q* D S G A B P0 Q1 C 无谓损失 供给过剩 P* 0 Q P Q* D S G A B P0 Q1 C Q2 无谓损失 供给过剩 如果生产者的供给是富有弹性的,生产者能够对于价格上升作出充分的回应,市场上生产者剩余的增加量A可能大于损失量C,如果政府实施最低限价的目的是更多地顾及生产者的福利,那么政府的目的就达到了。如上左图。 (2)最低限价的政策效果分析 如果生产者的供给缺乏弹性的,则可能AC,政府的目的难以达到。如上右图 P* 0 Q P Q* D S G A B P0 Q1 C Q2 P* 0 Q P Q* D S G A B P0 Q1 C Q2 AC AC (3)价格管制的综合分析 虽然两种限价政策对价格调控的方向是相反的,但是,它们都使得市场交易量减少。由于只有当完全竞争市场的交易量达到均衡产量时,市场福利才是最大,因而价格管制导致福利的损失。 根据经济形势和为了实现一些经济目标,所实行的限价政策,需考虑这些政策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包括对市场效率和福利的影响,综合权衡利弊,合理设计,以收到好的政策效果。 三、销售税 0 Q P D S F H C Pd Q0 t Ps S′ P* Q* A B C J G ΔCS=-A-C ΔPS=-B-J ∴ ΔW=-C-J 销售税导致商品价格上升,厂商净价格的下降。 政府税收收入T=tQ0=A+B 价格上升导致的消费者剩余的损失-A,厂商净价格的下降导致生产者剩余的损失-B,都转化为政府收入A+B;而-C-J则是由于实行销售税所导致的市场总剩余的无谓损失。 税收转嫁与弹性 假如政府向生产者征税,企业将把这项税额列入成本,并把一部分税额转嫁给消费者。当政府征税t元后,供给价格相应上涨t元,供给曲线将垂直上移至S1,均衡点将移至E1,均衡价格上升到P1。可见,税后价格虽然上升P0P1元,但小于税额t=P1P2元。这时,消费者付出的价格为P1,比税前增加P0P1元;而企业的净收入为P1-t=P2元 ,比税前减少P2P0元。因此,t元税额中,由消费者负担P0P1元,由生产者负担P2P0元。 P0P1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P2P0。关键要看需求价格弹性与供给的价格弹性的相对大小。 附录:第2章中的“税收转嫁与弹性”部分 D S1 E2 E1 P0 E0 S0 O P Q1 Q0 P1 Q P2 D Q D S1 E2 E1 P0 E0 S0 O P Q1 Q0 P1 P2 6.2 税收负担的数学推导 政府向生产者征税将导致供给曲线左移,向消费者征税将导致需求曲线左移,若减税或补贴则反之。一般来说,不管政府向生产者或消费者赋税,其结果造成谁负担这些税额,将取决于商品的供需曲线的切线的斜率大小(或供需弹性大小)。设征税前均衡价格、均衡产量分别为Pe,Qe。 根据知: 则征税后消费者支付价格 ,生产者获得净价格 由以下方程确定: 根据计算可知: 即征税后生产者分担税额为DT/(B+D),消费者分担税额为BT/(B+D)。而且,当D=0(供给曲线为水平线),消费者承担全部税额T,而当B=0(需求曲线为水平线),生产者承担全部税额T。 * * * * 一、长期厂商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 二、厂商长期均衡 第五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在长期生产中对全部生产要素的调整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对最优的生产规模的选择,另一方面表现为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决策。 一、厂商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 P/R/C P0 E LMC SMC1 0 q q1 d (AR=MR=P) LAC F G H E1 E2 SAC1 SMC2 SAC2 q2 短期,选规模1;长期,选规模2 I 二、厂商长期均衡:厂商进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