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法律.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九章 传染病防治法;史记非典(回顾): 非典大事 ;2003年2月;2003年2月;2003年3月;2003年4月;2003年4月;2003年4月;2003年4月;11;13;14;15;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传
染
病
防
治
法;17;2017/1/21;2017/1/21;20;21;二、传染病防治的基本原则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分类管理、3.依靠科学、依靠群众;23;24;25;管理的传染病病种;27;28;29;30;四、传染病防治的管理体系;2017/1/21;2017/1/21;第二节 传染病的预防;社会综合预防制度;预防接种制度 ; 传染病的监测制度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国家传染病监测规划和方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国家传染病监测规划和方案,制定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监测计划和工作方案。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以及影响其发生、流行的因素,进行监测;对国外发生、国内尚未发生的传染病或者国内新发生的传染病,进行监测。
;传染病监测预警制度;2017/1/21;传染病的预防;(一)疫情的报告
1、任何单位和个人—义务疫情报告人
2、卫生专业机构 —责任疫情报告单位
执行职务人员 —责任疫情报告人
3、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责任疫情报告单位
4、港口、机场、铁路疾控机构及国境卫生检验机关;42;43;责任疫情报告人在发现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炭疽中的肺炭疽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小时内网络直报,无网络直报地区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方式报告至发病地所属县(区)预防控制机构,同时2小时内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时,在有通讯条件的地区,城镇应于24小时、农村应于24小时内向发病地所属县(区)预防控制站等卫生防疫机构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传染病报告卡后,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
;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第三章);疫情的通报和公布;47;(二)传染病疫情的通报; (一)控制传染源
“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疫 情 控 制;疫情控制;52;53;54;55;56;57;58;59;60;61;62;63;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李某构成何罪?;案例分析2:李某构成何罪?;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