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感觉功能评定研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章 感觉功能的评定 学习要点 1 概述 2 感觉功能的评定 3 学习要点 1.掌握躯体感觉的分类、感觉的体表分布、感觉的评定法; 2.掌握深浅感觉的传导通路; 3.熟悉感觉的定位诊断、检查注意事项; 4.了解感觉评定的目的。 第一节 概述 1.感觉的定义 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的分类 躯体感觉:浅感觉、深感觉、复合感觉 特殊感觉:视、听、嗅、味 内脏感觉:饥渴、饱胀、窒息、疲劳、便意、恶心、疼痛 3.感觉的作用 给人体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 【浅感觉】 定义:皮肤及粘膜的触觉、痛觉、温度觉和压觉。此类感觉是受外在环境的理化刺激而产生。 传导路径:躯干四肢的浅感觉传导通路 一、躯体感觉的分类 躯干、四肢皮肤浅感受器 经脊神经 周围支 脊神经节 ① 脊髓后角固有核 痛温觉纤维经后根外侧部粗触、压觉纤维经后根内侧部进入脊髓上升1~2个节段 中枢支 ② 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中、上部、中央旁小叶后部 粗触、压觉纤维不交叉或经白质 前连合交叉组成脊髓丘脑前束 痛温觉纤维经白质前连合交叉组成脊髓丘脑侧束 经内囊后肢 丘脑腹后外侧核 丘脑中央辐射 ③ 【深感觉】 定义:深部组织的感觉,包括运动觉、震动觉、位置觉,又名本体感觉。此类感觉是由于体内肌肉收缩,刺激了本体感受器而产生的感觉。 传导路径:躯干四肢的深感觉传导通路 一、躯体感觉的分类 皮肤精细触觉感受器 肌、肌腱、关节、骨膜的深部感受器 躯干 四肢 周围支 经脊神经 脊神经节 中枢支 经后根内侧部入脊髓后索组成薄束、楔束 延髓薄束核、楔束核 ① ② 大脑皮质中央后回、前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 交叉后组成内侧丘系 内弓状纤维 经内囊后肢 丘脑腹后外侧核 丘脑中央辐射 ③ 【复合感觉】 定义:也称皮质感觉,顶叶皮质对上述各种感觉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包括: 皮肤定位感觉 两点辨别感觉 体表图形感觉 实体辨别觉 一、躯体感觉的分类 一、躯体感觉的分类 顶盖脊髓束 皮质脊髓前束 网状脊髓前束 前庭脊髓束 网状脊髓侧束 红核脊髓束 皮质脊髓侧束 楔束 薄束 脊髓小脑后束 脊髓小脑前束 脊髓丘脑侧束 脊髓丘脑前束 脊髓顶盖束 脊髓橄榄束 脊髓传导束 一、躯体感觉的分类 二、感觉障碍的分类 感觉过敏 感觉倒错 感觉过度 感觉异常 感觉错位 疼痛 刺激性症状 感觉缺失 感觉减退 抑制性症状 二、感觉障碍的分类 1.刺激性症状 感觉过敏(hyperesthesia):感觉敏感度增高,神经兴奋阈值下降,轻微的刺激引起强烈的感觉。 感觉倒错(dysesthesia):对外界刺激产生与正常人不同性质或相反性质的异常感觉。如触觉刺激诱发疼痛,把冷觉刺激当做热觉刺激。 感觉过度(hyperpathia):感觉刺激阈值增高,达到阈值产生一种强烈的定位不明确的不适感,持续一段时间消失。见于丘脑和周围神经损害。 感觉异常(paresthesia):在无外界刺激情况下出现异常自发性感觉,如烧灼感、麻木感、蚁走感、针刺感、电击感、束带感等等。 感觉错位 (alloesthesia):刺激一侧肢体时产生对侧肢体相应部位刺激感受,刺激侧肢体无感觉。 疼痛(pain):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对伤害性刺激所引起的情绪反应。 二、感觉障碍的分类 2.抑制性症状 感觉缺失(anesthesia):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对外界刺激不能感知。包括完全性感觉缺失及分离性感觉障碍。 感觉减退(hypoesthesia):神经兴奋阈值增高,对较强的刺激才能感知,感受到的刺激性质不变。 三、感觉障碍的分型及特点 1.周围神经 型感觉障碍 三、感觉障碍的分型及特点 末梢型:出现对称性四肢远端的各种感觉障碍,越向远端越重,呈手套、袜筒型,伴相应区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见于多发性神经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1.周围神经 型感觉障碍 三、感觉障碍的分型及特点 神经干型:周围神经某一神经干受损害时,其支配区域的各种感觉呈条、块状障碍。见于股外侧皮神经炎、腓骨颈骨折引起的腓总神经损害、肱骨中断骨折引起桡神经损害。 1.周围神经 型感觉障碍 三、感觉障碍的分型及特点 后根型:某一脊神经后根或后根神经节受害时,在其支配的节段范围皮肤出现带状分布的各种感觉减退或消失,并常伴有放射性疼痛,即神经根痛。如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坐骨神经,随外肿瘤压迫脊神经后根。 1.周围神经 型感觉障碍 三、感觉障碍的分型及特点 脊髓横贯性损害:受损节段平面以下的各种感觉缺失或减退,常伴截瘫、四肢瘫及二便障碍。如急性脊髓炎、脊髓损伤。 2.脊髓型 感觉障碍 三、感觉障碍的分型及特点 脊髓半切综合征:受损平面以下同侧深感觉障碍,对侧痛、温度觉障碍,伴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见于髓外肿瘤早期、脊髓部分损伤。 2.脊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