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md的基因诊断进修生给学生.ppt

发布:2017-05-31约3.86千字共5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概 述 单基因病 :指由于单个基因的突变而引起的遗传 病,其遗传方式符合孟德尔定律。 人类大约有2.5万个基因,目前约有2千个单基因病的致病基因被鉴定。 基因诊断: 利用分子遗传学技术在DNA或RNA水平上对某一基因进行突变分析,从而对特定的疾病进行诊断。 多数单基因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 对于一些严重的单基因病可通过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的方法,避免再生育患儿。 DMD疾病介绍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MD) 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杜氏肌营养不良 儿童最常见的致死性肌肉疾病 遗传方式:X连锁隐性遗传 发病率:1/3500 活产男婴 DMD临床特征 3~5岁隐袭起病,病情进行性加重,9 ~12岁不能行走,多于20岁左右死亡。 学步较晚,不愿意行走或跑、行走缓慢,活力下降、易于跌倒、不能跳跃、上楼困难。 90%有肌肉假性肥大,腓肠肌最明显,触之坚韧。 鸭步:骨盆带肌肉无力。 Gower征:自仰卧位起立时,先翻身转为俯卧位,屈膝、髋关节,用手按压膝部以辅助股四头肌的肌力,双手攀附下肢缓慢地站立。 肩胛带肌受累松弛,呈游离肩;前锯肌和斜方肌萎缩无力,两臂前推或上举时,肩胛骨呈翼状竖立于背部,称翼状肩。 大多数伴心肌损害,少数可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 30%患儿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 腱反射减弱,直至消失 肌酶:CK等活性明显升高 肌电图:肌源性损伤 免疫组化:蛋白消失或减少。 晚期多因呼吸道感染,心力衰竭死亡。 BMD:贝氏肌营养不良,临床特征同DMD,发病年龄较晚,进展缓慢,病情较轻,存活期长。 DMD基因 定位: 位于Xp21 结构: 全长2.5Mb,是人类最大基因; cDNA长14Kb,含 79个外显子。 功能:表达 dystrophin蛋白,具有细胞支架、抗牵拉、防止细胞膜在收缩活动时撕裂。 突变类型: 缺失型:60—65%; 点突变和微缺失:30%;重复型突变:5% 发病机制 DMD基因 ↓ dystrophin蛋白 ↓ 与肌膜上的其他蛋白形成DAPC复合体 ↓ 在细胞外基质和细胞骨架蛋白之间形成一个跨膜结构 ↓ 保护肌纤维和肌膜在长期的反复机械收缩过程中免受损伤和坏死 DMD的危害 发病率高 致死性肌肉病 多于13岁前失去独立行走能力,青春期后期死亡 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措施 DMD基因检测常用方法 18个外显子的多重PCR技术 连锁分析——单体型分析 胎儿性别鉴定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 MLPA 基因测序 多重PCR技术 多重PCR( mPCR) 在一个PCR体系中由多对不同的引物同时扩增多个不同的DNA片断。 DMD基因两组9重PCR A组:4、8、17、19、44、45、48、51、60 号外显子 B组:Pm 、3、6、12、13、43、47、50、52号外显子 突变检出率:60%左右。 连锁分析 目的:检测携带者 非缺失型的产前诊断 与mPCR联合分析 方法:在DMD基因内部及下游200kb范 围选择11个杂合度较高的微卫星 (STR)位点,进行单体型分析 11个微卫星位点详细情况 PCR产物进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银染显色 各重复片断存在多种形式 长度最小的重复片段命名为1 依此类推 胎儿性别鉴定 原理:检测性别决定基因SRY 方法:两重PCR扩增SRY、DMD6号外显 子(内对照) 分析:SRY基因和内对照均有产物为男性 有内对照产物而无SRY产物为女性 DMD遗传咨询 DMD为X连锁隐性遗传病,女性携带者,所生男孩有50%为患儿,所生女孩有50%为携带者。 女性携带者中约1.7%可表现有轻重不同的症状,且有较高患扩张性心脏病的风险。 先证者的母亲有2/3的可能为携带者。 母亲外周血中未检出致病基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