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剂工程第二章吸附作用与多想催化.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吸附作用与多相催化 1. 多相催化反应的五个步骤 (1) 扩散 (2) 吸附 (3) 进行反应 (4) 脱附 (5) 再扩散 2.2 内扩散与内扩散系数(DI) I. 内扩散 内表面活性中心,在外表面与内孔的任一点间出 现第二种浓度差,形成内扩散。 容积扩散 努森扩散 构型扩散 II.? 通量 = DI(CS - Ci) Ci = 催化剂内某定点的反应分子浓度 VI. 效率因子(η ) η = 观察的反应速率/本征反应速率<1 催化剂颗粒越大,内扩散限制越大; 效率因子定量的表达了催化剂内表面利用的程度; VII. 外扩散传递与表面反应是连串反应, 而内扩散传递与内表面上的反 应是并行的。 3. 分子的化学吸附 3.1 物理吸附 借助分子间力, 吸附力弱, 吸附热小 (8~20 KJ/mol), 是可逆的, 无选择性, 分子量越大越容易发生。 3.2 化学吸附 与一般的化学反应相似,是借助于化学键力,遵从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的传统定律,具有选择性特征,吸附热大 (40~800 KJ/mol), 一般是不可逆的。 化学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具有饱和性。 原因:位于固体表面的原子具有自由价。 4. 表面反应 5. 产物的脱附 ?A. 脱附是吸附的逆过程; B. 一般来说,产物分子在表面吸附太强,使活性中 心得不到再生,成为催化剂毒物; C. 若目标产物是一种中间产物,则又希望它生成 后迅速脱附,以避免分解或进一步反应。 D. 其动力学过程与吸附过程相反。 第二节 吸附等温式 吸附过程,平衡 Vm; 1. Langmuir吸附等温式 1.1 覆盖度 ? = V / Vm V: 某一时刻的吸附量 Vm:饱和吸附量 1.2 吸附模型反应 3. 竞争吸附的Langmuir等温式 5. Brunauer-Emmett-Teller吸附等温式 毛细管凝聚现象 由于一些催化剂含有许多细孔,所以在吸附过 程中常常有毛细管凝聚现象发生。如在解释Ⅳ型等 温线时,认为等温线的初始部分代表细孔孔壁上的 单层吸附,到滞后环的始点B时,表示最小的孔内 开始凝聚,随压力的升高,稍大些的孔也逐渐被凝 聚液充满,直到饱和压力下,整个体系被凝聚液充 满。 吸附的滞后现象 吸附等温线给出了压力—吸附量的一一对应关 系,无论在吸附过程,还是在脱附过程应当得到同 一条等温线,但是在研究一些孔性催化剂等温吸附 时出现了异常,如Type IV 等温线。 与催化剂中细孔内的毛细管凝聚有关。 第三节 金属表面上的化学吸附 一 金属表面: 用于金属化学吸附研究的试样主要是四类: 1. 金属丝,用电热处理易于使其表面清洁; 2. 金属薄膜,在高真空条件下将金属丝热至 其熔点,用冷凝蒸发出的金属原子制成; 3. 金属箔片,用离子轰击使之洁净; 4. 金属单晶,应用最普遍。 二 分子的吸附态: 吸附态的形式: 第四节 氧化物表面上的化学吸附 一 半导体氧化物上的化学吸附 非化学计量关系氧化物的形成 思 考 题 (2) 1. 简述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特征, 并举例说明. 2. 在催化剂的几个主要指标中, 当不能兼顾时 如何选择? when equilibrium, = ka = constant kd = constant P/V=1/(Vm*K)+P/Vm θ= V / Vm: 2. 解离吸附的Langmuir等温式; P小, 两种物种的竞争吸附: 多种物种的竞争吸附: 4. 非理想的吸附等温式 4.1 Temkin等温式 f和a为经验常数,与温度和吸附物系的性质有关。 E ∞ ?(θ)属于线型关系 Ea = Ea0+ βθ Ed = Ed0 –γθ 吸附热: Q= Ed– Ea =(Ed0–Ea0)-(γ+β)θ] 令?(θ)= 1-θ 4.1 Freundlich等温式 E and θ is the relation of logarithm When equilibrium ,ra=rd 5.1 BET公式 BET等温式的建立的两点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