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与现代人生.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君子”对缺点、过错的态度——不贰过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张第十九) 交友之道 交友须带三分侠气,做人要存一点素心。 (陆绍珩语) 人的一生,能结交一位好友,已属难得;能结交两位,可谓幸运之至;至于结交三位,则根本不可能。 (亨利·亚当斯 ) 欲知人者先自知,与爱人者先自爱,欲助人者先自助,欲论人者先自论,欲教人者先自教。各自责天清地宁,各相责天翻地覆。 (蔡礼旭语 ) 损益三友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第十六) 全交之道 君子不尽人之欢。不竭人之忠。以全交也。(礼记·曲礼上) 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後,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 儒家文化与现代人生 一、儒家经典 二、儒家文化的基点 三、儒家文化的目的 四、儒家文化与人生教育目标 一、儒家经典 五经六经:《毛诗》《尚书》《仪礼》《周易》《春秋》《乐经》(亡佚) 东汉七经:五经加《论语》《孝经》 唐代九经:《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十三经》:《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孔子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注:觀其風俗,則知其所以教。其為人也,温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逺,《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絜靜精?,《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 孔门四科 德行 言语 政事 文学 章太炎先生《国学讲演录》首列小学、经学、史学、诸子、文学次之。是因为中国古代是由“小学”入“经学”,由“经学”入“史学”,再转入经俗济世之学。 2009年11月26日,上海海事大学09级法学系研究生杨元元 自杀事件 海明威《老人与海》——人可以毁灭,不可以被打败。 文学不登大雅之堂 赵本山小品的轰动效应及副作用 二、儒家文化的基点 培养爱心——仁 孝是仁的基础 礼是仁的防护 中华文化——儒、道、释 儒:孝——悌——友——爱人——爱众生 道:孝——敬天地鬼神——天人合一 佛:孝顺父母——敬爱师长——慈心不杀 王道:王,孔子曰:“一贯三为王。”上一横为天,下一横为地,中间一横为人,能把天、地、人和谐地统一起来的人才能称王。 儒、释、道 儒家重点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即“敬天爱人”,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道家关注的是个人心灵自由,重点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 佛家关注的是心灵与宇宙的关系,即意识与物质的关系,认为物质是心灵的变现; 三、儒家文化的目的 宋代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创造幸福美满的人生:健康的身体,成功的事业,幸福的家庭,和谐的社会 古代儒家治国十二字秘诀 孝悌忠信 礼义廉耻 仁爱和平 历史人物的分析 屈原——《离骚》——自沉汨罗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苏东坡——清风明月 曾国藩的十三件法宝——《曾国藩家书》《冰鉴》 左案功铭右谤书,人间处处有乘除;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 幸福人生公式 现实 幸福﹦———— 欲望 节欲 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具足,又想娇容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叹无田地少根基; 买得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 槽头扣了驴和马,恨无官职怕人欺; 县丞主簿还嫌小,更要朝中挂紫衣; 做了皇帝求仙术,心想登天跨鹤飞; 若要世人心里足,除非南柯一梦西。 (明人打油诗《解人颐》) 邯郸道上考生打油诗: 四十年来公与侯,纵然是梦也风流; 我今落魄邯郸道,要与先生借枕头。 四、“儒学”与人生教育目标 追求“君子”的目标 “君子”重视学习 “君子”的处世态度 “君子”对义、利关系的处理 “君子”对人际关系的处理 “君子”对职守的忠诚 “君子”的思考 “君子”对“勇”的理解 “君子”对缺点、过错的态度 “君子”追求仁、义、德、礼 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学而第一) 子曰:“君子不器。”(为政第二) 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颜渊第十二) “君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