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活性污泥脱氮除磷限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传统活性污泥工艺运行方式的改进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更新时间:08-9-1 14:29 作者: 黄甦 刘 瑾
1 传统工艺低负荷运行除磷脱氮的限度 由于传统工艺运行的污水厂没有深度净化功能,也没有更多资金新建大规模污水处理厂,因此对老厂原工艺进行改进,使其成为AO或连续流间隙曝气工艺是十分必要的。 常规的活性污泥法采用的污泥负荷为0.2~0.3kgBOD5/(kgMLSS·d),曝气 池活性污泥浓度控制在2~3g/L之间,泥龄维持在4~5d以内。由于泥龄短,活性污泥中硝化菌的增殖速率小于其随剩余污泥排出的速率,因而常规活性污泥法在满负荷的条件下,氨氮去除率低,一般仅为20%~30%。 为使按常规法设计的污水厂获得满意的硝化效果,必须减小污泥负荷,提高污泥泥龄。在不增加曝气池容积的前提下,可采用的办法就是提高曝气池污泥浓度。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要保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活性污泥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二是曝气系统具有足够的供氧能力 。 为了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可采用超越初沉池的办法,这样进水中悬浮颗粒可能成为细菌絮凝的核心。某污水处理厂采用超越初沉池的低负荷活性污泥法,严格控制曝气池溶解氧(前段1.1mg/L,中段1.6mg/L,后段2.8mg/L),运行结果表明,BOD5的去除很好,出水平均值<10mg/L,去除率达95.4%;NH3-N硝化相当完全,出水为0.1mg/L,硝化率为99.6%;氮磷的去除情况见表1。 超越初沉池,提高曝气池污泥浓度的运行结果表明,硝化的效果相当好,氨氮去除率达99%,但出水的总氮在20mg/L以上,去除效果还不是很理想。 某污水厂设计处理能力27 000 m3/d,实际水量为15 000m3/d,进水中很大部分为工业废水。超越初沉池低负荷活性污泥法运行数据表明,在平均水温为26.6 ,MLSS为4.98 g/L,SVI为50.5 mL/g时,COD、BOD5的去除率达90%以上,出水NH3-N为3.0mg/L,硝化率为85.3%,当BOD5/TN为4.4时,总氮去除率为48.5%。 总之,低负荷传统活性污泥法除磷脱氮的量是很有限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总氮去除率,可充分利用传统工艺的现有设施和设备,对工艺进行切实可行的改进,使之成为高浓度活性污泥AO工艺,使氮、磷的去除提高到一定水平。2 低负荷AO工艺 利用传统工艺的全部设施,关闭曝气池前1/3段空气管,安装搅拌机,保持原来的回流方式和回流比,变传统工艺为缺氧—好氧(AO)工艺。运行参数见表2。 与常规意义的AO法不同之处在于,本工艺不设内回流装置,仅设污泥回流系统,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在运行中采用了两种容积比,缺氧:好氧为1:1或1:3。由表3可见,1:1的情况总氮去除率略高于1:3的情况,但并无明显的优势。缺氧区容积的设定首先应保证系统 在COD、BOD5、NH3-N、SS等方面有良好的去除率,故本工艺的1:3容积比是合适的, 污泥回流比为80%~100%。 该工艺进水COD、BOD5平均值为543和246mg/L,出水平均值为47和17mg/L,去除率分别达到91.3%和93.1%,进水NH3-N为30.2mg/L,出水为0.5mg/L,硝化率为98.2%,TN和TP的降解指标见表1。
?
工艺
BOD3/TN
BOD5/TP
TN(mg/L)
TP(mg/L)
有机氯(mg/L)
?
流入
流入
流入
流出
去除率(%)
流入
流出
去除率(%)
流入
流出
去除率(%)
?
传统工艺
4.1
19.1
50.8
21.8
57.0
11.1
5.6
49.3
23.6
1.6
93.3
?
AO工艺
4.3
26.7
60.0
12.0
80.0
9.6
2.7
72.0
29.1
3.6
87.6
?
连续流间隙曝气
4.4
31.2
33.9
9.3
72.5
5.3
1.3
74.6
12.1
1.8
84.9
?
AO工艺对总氮的去除已大为改善,出水TN在12mg/L左右,去除率达80%,TP的去除尚未达到较好水平,但相对于进水的9.6 mg/L,出水已有很大程度的降低,如果辅以其他方式的除磷,AO工艺是一种适合于老厂改进的方案。3 连续流间隙曝气工艺 众所周知,SBR法中间歇曝气的方法有较好的去除氮磷能力。对于按传统活性污泥法设计的污水厂,不可能按SBR法运行。一是不可能间断进水,二是不可能从曝气池出水。因此,保留高浓度活性污泥法运行中已有的经验,只把连续曝气改为分时段曝气,保持正常流量的进出水,就可把这个改进后的工艺称为连续流间隙曝气工艺。 某污水处理厂设计能力27000m3/d,实际水量为15000m3/d,由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