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活性污泥法作业.doc

发布:2017-11-30约1.19万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活性污泥法作业(请在作业本上抄题目并解答) 1.活性污泥法是( )。 A.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B.以土壤自净为主体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C.在污水土地处理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D.污水的厌氧处理技术 2.活性污泥反应进行的结果是( )。 A.污水中的无机污染物被降解,污水得以净化,同时活性污泥本身得到增殖 B.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降解,污水得以净化,同时活性污泥本身得到增殖 C.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降解,污水得以净化,同时微生物被消耗而死亡 D.污水中的无机污染物被降解,污水得以净化,同时活性污泥本身得到增殖 3.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基本流程如图8-l所预处理示,图中1、2、3、4、5、6分别代表( )。 A.沉砂池、曝气系统、曝气池、 回流污泥、污泥泵、剩余污泥 B.曝气池、曝气系统、二沉池、 回流污泥、污泥泵、剩余污泥 C.沉砂池、曝气系统、曝气池、剩余污泥、污泥泵、回流污泥 D.沉砂池、曝气系统、曝气池、回流污泥、充氧泵、剩余污泥 4.以下有关活性污泥的正确说法是( )。 A.活性污泥絮凝体的形成主要取决于菌体之间范德华力的大小 B.活性污泥中的固体物质主要是无机成分 C.活性污泥栖息着微生物群体,在微生物群体新陈代谢的作用下,具有将污水中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无机物质的活力 D,活性污泥栖息着无机物群体,在微生物群体新陈代谢的作用下,具有将污水中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无机物质的活力 5.活性污泥固体物质的主要成分是( )。 A.具有极强吸附能力的无机物质,微生物内源代谢、自身氧化的残留物,污水带入的难以被细菌降解的惰性有机物质,污水带入的无机物质 B.具有肉足虫,鞭毛虫和纤毛虫,污水带入的难以被细菌降解的惰性有机物质,污水带入的无机物质 C.具有代谢功能活性的微生物群体,微生物内源代谢、自身氧化的残留物和作为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各种有机离子 D.具有代谢功能活性的微生物群体,微生物内源代谢、自身氧化的残留物,污水带入的难以被细菌降解的惰性有机物质,污水带入的无机物质 6.活性污泥微生物是由( )混合培养体。 A.细菌类、真菌类、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异种群体所组成的 B.杆菌、球菌、单胞菌属、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异种群体所组成的 C.杆菌、球菌、单胞菌属、肉足虫类、轮虫类等异种群体所组成的 D.细菌类、真菌类、肉足虫、鞭毛虫和纤毛虫等异种群体所组成的7.在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净化污水的第一承担者是( ),而摄食处理水中游离细菌,使污水进一步净化的( )是污水净化的第二承担者。 A.真菌,原生动物 B.真菌,后生动物 C.细菌,原生动物 D.细菌,后生动物 8.( )是活性污泥生态系统的首次捕食者。 A.原生动物摄食细菌 B.后生动物摄食原生动物 C.原生动物摄食真菌 D.后生动物摄食细菌 9.活性污泥增长曲线如图8-2,图中1、2、3分别代表什么?( )。A.BOD降解曲线、氧利用速率曲线、微生物增殖曲线 B.微生物增殖曲线、氧利用速率曲线、内源分解曲线 C.微生物增殖曲线、氧利用速率曲线、BOD降解曲线 D.氧利用速率曲线、BOD降解曲线、微生物增殖曲线 10.活性污泥的能含比,即( )是对活性污泥微生物增殖速度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也是BOD去除速度、氧利用速度和活性污泥的凝聚、吸附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 A.有机物量与细菌量的比值 B.有机物量与微生物量的比值C.污水总量与细菌量的比值 D.污水总量与微生物量的比值11.活性污泥增殖曲线的对数增长期,又称增殖旺盛区,这个时期内必备的条件是( )。 A.微生物依靠内源代谢维持其生理活动 B.微生物细胞内各种酶系统适应新的环境 C.摄食细菌的原生动物数量充分 D.营养物质(有机污染物)非常充分 12.活性污泥微生物增长曲线的四个阶段,哪一个阶段微生物活体数达到最高水平?( ) A.适应期 B.对数增长期 C.减速增长期 D.内源呼吸(代谢)期 13.在活性污泥系统中,( ),是使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保持正常净化功能的关键。 A.二次沉淀池内形成发育良好的活性污泥絮体 B.曝气池内保持部分回流污泥 C.二次沉淀池内保持充分曝气 D.曝气池内形成发育良好的活性污泥絮体 14.在活性污泥系统中,污水与活性污泥初期接触的较短时间(5—10min)内,污水中的有机物即被大量降解,BOD去除率很高的现象是( )。 A.由物理吸附和生物吸附交织在一起的吸附作用所产生的 B.由化学吸附和生物吸附交织在一起的吸附作用所产生的 C.有机污染物之间的化学反应所产生的 D.有机污染物较强的凝聚能力所产生的 15.活性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