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洋底盆地(B) 大陆边缘浅海区为大陆棚第十九章深邃的海洋19-海底 .PPT

发布:2017-08-02约5.99千字共2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本節選單 * 本節選單 * 本節選單 * 講義2-2頁 * 本節選單 * 本節選單 * 本節選單 * 本節選單 * 本節選單 * 本節選單 * 講義2-2頁 * 講義2-2頁 * 本節選單 * 本節選單 * 講義2-2頁 * 本節選單 * 本節選單 * 本節選單 * 本節選單 * 本節選單 * 本節選單 * 本節選單 * 本節選單 * 本節選單 * 本節選單 * 本節選單 * 講義2-2頁 第十九章 深邃的海洋 19-1 海底地形區分 一、海底地形三大構造 圖 示 海底地形    、   、    、 地形說明 海岸線與 洋底盆地之間 海洋地殼 低平之處 海底綿延 7萬餘公里的山脊 內含區域 大陸棚 大陸(斜)坡 大陸緣積 深海平原 深海丘陵 海底山 中央裂谷(頂峰)區側翼區 破裂帶 大陸邊緣 洋底盆地 中洋脊 第十九章 深邃的海洋 19-1 海底地形區分 二、大陸邊緣 1. 兩種大陸邊緣類型: 大陸邊緣 類 型 特點 內含主要地形 圖示 被 動 性 大陸邊緣 無 板 塊 運動區域    ﹑    ﹑    ﹐ 如大西洋區域 活 動 性 大陸邊緣 位於   ﹐ 性板塊邊界    ﹑    ﹑    ﹐ 如太平洋區域 大陸棚 大陸坡 大陸緣積 聚合 大陸棚 大陸坡 海溝 第十九章 深邃的海洋 19-1 海底地形區分 二、大陸邊緣 2. 被動性大陸邊緣地形介紹: ① 大陸棚:又稱陸台或陸棚 平均坡度:坡度平緩約為0.1度 深度:最外緣的深度約為    公尺 說明:各處的寬度相差甚多﹐例如祕魯﹑智利一帶的大陸棚寬度不到一公里﹐而北極圈的大陸棚寬度可達1500公里。以往認為大陸棚是經由波浪侵蝕陸地岩層而形成的波蝕台地﹐後經過鑽井資料分析﹐證實多數的大陸棚是沉積物堆積而成 200 第十九章 深邃的海洋 19-1 海底地形區分 二、大陸邊緣 2. 被動性大陸邊緣地形介紹: ② 大陸坡:又稱大陸斜坡 平均坡度:坡度約4度﹐有些地區坡度超過30度 深度:坡底水深1500~3500公尺 說明:大西洋的大陸斜坡坡度常隨著水深增大而變緩﹐下延為   ﹔太平洋的大陸坡坡度常隨水深增大而變陡﹐下延至 、大陸斜坡常因受海底水流侵蝕﹐形成橫斷面為V字形的海底峽谷﹐有些海底峽谷上端可和陸上大河出口相連接 大陸緣積 海溝 第十九章 深邃的海洋 19-1 海底地形區分 二、大陸邊緣 2. 被動性大陸邊緣地形介紹: ③ 大陸緣積 :又稱大陸隆起 平均坡度:坡度小於1度 深度:外緣水深可達   公尺以上 說明:最大寬度可達數百公里。係由大量的陸源沉積物和少量的海洋沉積物堆積在大陸斜坡底部而形成。少數海底峽谷可以切過大陸緣積﹐將沉積物送到更遠處的洋底盆地堆積 4000 一般而言,沿岸區的海床主要是屬於下列哪一種海底地形?【90.學測】 (A)海溝     (B)大陸棚   (C)大陸坡    (D)大陸緣積 (E)洋底盆地 (B) 大陸邊緣淺海區為大陸棚 第十九章 深邃的海洋 19-1 海底地形區分 三、洋底盆地 1. 洋底盆地的深度及常見地形:洋底盆地的水深在4000~6000公尺之間,包含   、   和   三種主要地形區 深海平原 深海丘陵 海底山 第十九章 深邃的海洋 19-1 海底地形區分 三、洋底盆地 2. 洋底盆地中各地形的成因: 海底地形 定義 生成及組成 深海平原 中洋脊兩側﹐地殼冷卻收縮密度增加下陷生成的平坦區域 有海洋生物遺骸和少部分來自陸地上的泥沙等沉積物覆蓋﹐為洋底盆地最   的地區﹐也是地球表面最平坦之處 深海丘陵 深海平原上高度不超過1000公尺的山丘 因為原本較高凸的海洋地殼無法完全被沉積物掩埋所造成 海 底 山 深海平原上高度超過1000公尺的山峰 大多數的海底山是熔岩沿著海洋地殼的破裂帶噴出而形成的海底火山。有些零星散布在海底﹐有些則成鏈狀出現。偶爾可見形成海桌山地形 平坦 第十九章 深邃的海洋 19-1 海底地形區分 如果海底山的頂部曾十分接近海面,甚至露出海面,受波浪侵蝕而將頂端削平,便會形成頂部平坦的海 桌 山 第十九章 深邃的海洋 19-1 海底地形區分 四、中洋脊 1. 中洋脊分布及高度:中洋脊全長約7萬2千多公里,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