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常见脑血管病农村教.ppt

发布:2017-06-01约9.23千字共6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常见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神经内科 黄华品 医学博士 脑血管病的概述 一、定义:脑血管壁病变或血流障碍基础上发生的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障碍. 二、 脑血管病的概述 三、流行病学资料 发病率高:我国脑卒中年发病率: 120/10万- 180 /10万 新发病例每年:150万 死亡率高:死亡率为60/10万- 120 /10万 每年死亡100万 致残率高:达75% 一、颈内A系统TIA 1、常见症状:对侧单肢无力或轻偏瘫。 2、特征性症状: ①眼动脉交叉瘫(病变侧单眼—过性黑朦,对侧偏瘫及感觉障碍)和Hornec征交叉瘫。 ②半球受累出现失语 症(Broca.Wernicke及传导性失语)。 二、椎-基底A系统TIA 1、常见症状:眩晕、平衡障碍,大多不伴有耳鸣,少数伴耳鸣(内听A缺血)。 2、特征性症状 ①跌倒发作(drop attack),下肢突然失去张力而跌倒,无意识障碍,很快站立(网状结构缺血); ②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tr-ansient global amnesia,TGA),短时记忆力丧失伴定向力障碍,病人有自知力。 ③双眼视力障碍:皮质盲 TIA辅助检查(1) TIA辅助检查(2) 超声检查:颈部动脉硬化斑块、心源性栓子、 颅内动脉狭窄、侧支循环情况、栓子监测 脑血管影像:MRA、CTA及DSA,以后者最准确 其他: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凝血功能、局部脑血流测定等 TIA的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局限性癫痫 复杂性偏头痛 其他:常见疾患的眩晕、晕厥,低血糖及低血压等 治 疗 治 疗 3、血管扩张药:扩容药物。 4、近期频繁发作的TIA可用尿激酶(UK);高纤维蛋白血症可选用降纤药:巴曲酶,蚓激酶等。 5、脑保护治疗:钙离子拮抗剂等。 三、手术治疗 中一重度血管狭窄50-99%,可行颈A内膜切除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 脑血栓形成 (cerebral thrombosis,CT) [概念] CT指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化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 脑梗死(cerebral infraction)是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 [病因及发病机制] 1、动脉粥样硬化:基本病因,常伴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互为因果,糖尿病和血脂异常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血液病,脑淀粉样血管病,MoYamoYa病,肌纤维发育不良等。 2、血管痉挛,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蛋白C及蛋白S异常,抗凝血酶Ⅲ缺乏,纤溶酶原激活物不全释放伴发高凝状态等。 3、病因未明 [病理及病理生理] 1、病理 4/5发生于颈内A系统,1/5发生在椎-基底A系统。闭塞的血管依次为颈内A、大脑中A、大脑后A、大脑前A及椎-基底A。 病理分期:(1)超早期(1-6h);脑组织变化不明显;(2)急性期(6-24h);明显缺血改变;(3)坏死期(24-48h);(4)软化期(3d-3w);恢复期(3-4w后)。 2、病理生理: 中心坏死区及周边缺血半暗带(ischemic nenumbra)损伤可逆转。保护半暗带是治疗脑梗死成功的关键。 脑血流的再通超过了再灌注时间窗(是一个有效时间)的时限,脑损伤可继续加重--再灌注损伤。 缺血半暗带和再灌注损伤的提出,更新了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观念,即超早期溶栓治疗是抢救缺血半暗带的关键,减轻再灌注损伤核心是积极采取脑保护措施。 超早期治疗时间窗为6h。 [临床类型] 1、依据症状体征演进过程分为: (1)完全性卒中(complete stroke):N功能损伤较重、较完全,常于数小时内(6h)达高峰。 (2)进展性卒中(progressive stroke):发病后病情在48h内逐渐进展。 (3)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RIND):24h,3周。 临 床 特 点 多数在静态下急性起病,动态起病者以心源性脑梗死多见,部分病例在发病前可有TIA发作。 病情多在几小时或几天内达到高峰,部分患者症状可进行性加重或波动。 临床表现决定于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 主要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如 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等。 部分可有头痛、呕吐、昏迷等全脑症状 。 辅助检查(1) CT 头颅CT平扫是最常用的检查. 以下三种状态CT可能阴性:1)发病时间24小时;2)病灶0.5CM;3)脑干和小脑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