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检测试题(含答案).pdf
2024-2025学年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检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
束后,将答卷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
试卷规定的位置上,并将答题卡上的考号、科目、试卷类型涂好。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卷纸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不能写在试题卷上,不按以
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中国科学院发表的《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报告中指出,我国最适宜的人
口数量是7亿左右,最多人口数量应该控制在16亿左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报告中所指的“7亿左右”人口数值,其含义是指我国的()
A.人口合理容量B.环境所能供养的人口极限
C.环境人口容量D.维持最低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2.依据我国国情,谋求我国合理人口容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提高科技水平②提高资源利用率③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④提高对资源的管理水平⑤实行计划生育⑥鼓励向国外移民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⑥
传统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下列四幅图示意
我国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渔樵耕读”是中国农耕社会的四业,代表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基本生活方式,是古人对这种田
园生活的恣意和淡泊自如的人生境界的向往。在四地的民居中,最有可能出现“渔樵耕读”木雕作品
的是()
A.山西窑洞B.客家土楼C.徽派建筑D.傣族竹楼
4.平坝近水之处,小溪之畔大河两岸。凡翠竹围绕,绿树成荫的处所,必定有傣族村寨。大的傣族
寨子集居两三百户人家,小的仅有一二十户人家。傣族竹楼都是单幢建筑,四周有空地,各户人家
自成院落。竹楼分散布局的主要作用是()
A.减轻环境污染B.利于通风C.便于管理D.排洪泄水
城镇化是一个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发展的过程,城镇化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
人口城镇化,通过农业人口向城镇的转移集聚引起的城镇人口增加;二是空间城镇化,即城市的空
间扩张,农用地或未利用地不断转换为建设用地,同时,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和土地利用效率
不断提高。下图示意山东省1985年-2010年人口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指数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
小题。
5.山东省人口城镇和空间城镇化发展特点是()
A.空间城镇化指数呈增长趋势,变化较为平缓
B.人口城镇化指数和空间城镇化指数均持续上升
C.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城镇化快于空间城镇化
D.城镇地域范围波动增长,城镇人口数量增长迅速
6.2006年,山东省人口城镇化与空间城镇化发展进入协调阶段,其原因有()
①城镇人口所占比重不断增加②空间城镇化的增长幅度有所减缓
③城市规模扩张方式向集约、高效转变④实施严格的户籍制度,控制城市规模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近年来,我国乡村聚落空间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图为“江南丘陵某区域四种乡村聚落空间演
化模式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模式I中乡村聚落迁移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城镇化水平B.保护环境敏感区域C.促进劳动力就业D.增强功能区竞争力
8.反映乡村聚落空间演化过程从受自然要素影响转向受经济社会要素影响的模式是()
A.IB.ⅡC.ⅢD.IV
北京在城市化率不断提高的同时,伴随着近几年河北雄安新区的设立及市级行政中心迁至城市
副中心——通州,已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结合北京市中心区、近郊区、远郊区常住人口变化图
(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9.由图表中数据推测()
A.2000—2010年远郊区人口增速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