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套教案.doc

发布:2017-07-31约10.17万字共12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套教案 [1000字]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学习目标 1.知道诸子百家及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体会儒家积极入世思想和重视民生的民本精神,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学习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和韩非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百家争鸣的含义: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农家、名家、纵横家、小说家等十家。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主张。 四、知识梳理 (一)“百家争鸣” 的出现 1、出现原因: (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 (3)阶级关系:士阶层的崛起; (4)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2、派别及代表: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老子、庄子 法家:商鞅、韩非子 墨家:墨子 3、宗旨: 传播文化、发展学术 4、特点: 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