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学精要.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 案例7-8:多名客户资金被盗,中信银行网银系统现重大漏洞 案例 内部控制学 一、有漏洞的网银系统 二、信贷管理系统存在功能缺陷 二、运行缺陷 内部控制学 有些企业表面上似乎建立健全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但往往形同虚设,实际上有关人员依旧我行我素。此外,企业内部普遍存在授权不明、权责不清的情况,这也是内部控制不能有效运行的重要原因。 运行缺陷是指现存设计完好的控制没有按设计意图运行,或执行者没有获得必要授权或缺乏胜任能力以有效地实施控制。 案例7-9:套期保值越权操作致巨亏,董事长自掏3亿元赔偿损失 案例 内部控制学 因“有事项在论证”而停牌两日的三普药业昨日晚间终于揭晓谜底,公司套期保值业务全部损失约3.7亿元,自查发现,原因为公司相关人员未完全按照保值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违反了公司保值业务内部控制制度中“选择合适的时机买入公司规定的品种”的规定,越权卖出了期铜。 企业还应当根据内部控制缺陷影响整体控制目标实现的严重程度,将内部控制缺陷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 一、重大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可能严重影响内部整体控制的有效性,进而导致企业无法及时防范或发现严重偏离整体控制目标的情形 内部控制学 二、重要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其严重程度低于重大缺陷,但导致企业 无法及时防范或发现偏离整体控制目标的严重程度依然重大,须引起企业管理层关注。 三、一般缺陷,没有特别规定,是指以上两种缺陷之外的缺陷。 内部控制学 第六节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内部控制学 案例7-10:UT斯达康案例 1.内部控制缺陷在飞速崛起中滋生 2.内部控制缺陷在战略转型中凸显 3.内部控制缺陷在财务呈报中曝光 一、内部控制评价的定义 内部控制学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第二条规定: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是指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 二、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和内容 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是指进行内部控制评价时遵循的范本。 一般标准 完整性 合理性 有效性 内部控制评价标准 具体标准 要素标准 作业标准 内部控制学 (一)、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 1、内部控制评价的一般标准 (1)内部控制的完整性是指企业应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制定全面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企业应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自始至终进行控制。 (2)内部控制的合理性是指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的适用性和经济性,合理性是对内部控制更深一层次的要求。 内部控制学 1、内部控制评价的一般标准 (3)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指企业的内部控制政策和措施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不能有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地方;同时,内部控制制度也要设计完整、合理,在企业生产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贯彻执行,并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 内部控制学 2、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标准 (1)要素标准应紧紧围绕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要素进行。 (2)作业层次评价标准主要是控制活动要素的细化,控制活动是针对控制点而指定的。 内部控制学 案例7-11:销售管理内控项目评价标准表 案例 内部控制学 某公司销售管理部门拟对部门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针对这一目标,对销售与收款项目首先按照内部控制的五要素进行分解,然后再将每一个要素分解为具体的评分内容,采用具体的内控评价方法对其进行评价,明确其风险等级评价方法以及权重。H代表高风险,M代表中等风险,L代表低风险。 内部控制学 (二)、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 内部环境 风险评估机制 控制活动 信息与沟通 内部监督 案例7-12:方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综合评价 案例 内部控制学 方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五个要素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及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价。 三、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46条规定,企业应当结合内部监督情况,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对内部控制进行综合评价后,评价人员需要对内部控制的评价结果进行记录,与管理人员进行沟通,核对数据,确认事实,征求意见,提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的措施,形成评价报告,并将其传达给管理者。 内部控制学 三、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46条规定,企业应当结合内部监督情况,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对内部控制进行综合评价后,评价人员需要对内部控制的评价结果进行记录,与管理人员进行沟通,核对数据,确认事实,征求意见,提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的措施,形成评价报告,并将其传达给管理者。 内部控制学 具体来说,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