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军东征要点.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十字军东征
1
概述
十字军东征1096年-1291年,天主教以维护基督教为口号,夺回被穆斯林占领的圣城耶路撒冷,由西欧的封建领主和骑士对他们认为是异教徒的国家发动了持续近200年的宗教性战争。参加这场战争的士兵佩有十字标志,因此称为十字军。主要是针对穆斯林统治的西亚地区但也涉及对“基督教异端” ,如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将矛头指向了东正教的拜占庭帝国。
2
背景——宗教背景——犹太教
犹太教是在公元前2000年西亚地区的游牧民族希伯来人中产生的。传统观点认为,从犹太教中派生出了两个世界最大的宗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公元前3世纪左右犹太国被罗马帝国彻底摧毁,犹太教位于耶路撒冷的圣殿被拆毁,只留下一段残破的西墙(俗称哭墙),犹太人散落到欧亚各地。历史上,犹太人曾面对多次毁灭性的灾难和逼害。犹太人由于两千多年一直分散在世界各地,语言、文字已经分化,只是靠着统一的宗教维系其单一的民族性。
19世纪,犹太复国主义兴起,各地
犹太人以买地等手段陆续回到巴勒斯坦
,建立以色列国家。
3
背景——宗教背景——基督教
基督教发源于中东地区。主要有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新教三大派别,起初罗马认为基督教只是犹太教的一支,公元60年代中期遭受罗马帝国的逼害,重心转移至欧洲,并在欧洲发扬光大。教会在2、3世纪遭遇多次可怕的迫害,教主和教徒被火刑烧死。直到313年罗马帝国终于承认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
普遍认为公元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下了君士坦丁堡导致基督教彻底分裂为天主教(拉丁教会)和东正教(希腊教会)。西边的拉丁教会直接参与攻打拜占庭帝国和君士坦丁堡(东正教宗主教所在地)的十字军东征。这次的战役导致的东西教会之间的敌意一直持续至今。
4
背景——宗教背景——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7世纪,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兴起。穆斯林在636年的约旦击败拜占廷军队,并于638年占领了圣地耶路撒冷穆斯林称为古都斯。在7世纪的剩余时间里,在官方奉行伊斯兰教原则下,巴勒斯坦地区的基督徒总体是安定的。教会和大地主丧失了他们的土地,而这些土地被收归于伊斯兰国家国库、寺院以及他们的高层官员所有;
5
背景——圣城——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同时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地。
犹太教,公元前10世纪,所罗门圣殿;
基督徒也相当重视耶路撒冷,因为根据《圣经》记载,耶稣在这里受难、埋葬、复活、升天;
伊斯兰教亦将耶路撒冷列为麦加、麦地那之后的第三圣地,并在圣殿山上建造了2座清真寺;
今天的耶路撒冷,是一个对比强烈的城市,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民族、社会不同阶层,同处一城;
6
背景——社会背景
11世纪前,欧洲人口并不多,贫困,货币不流通,文化只见于王宫和修道院。权力分散和野蛮粗暴是这个时代的特征。1000年左右开始,人口逐渐增加。生产力得到提升,富余粮食也越来越多。城市居民增加,西欧国家的疆域逐渐趋稳;
7
封建领主阶层的形成,他们买得起包括战马和装备,这些领主以及随从们被称为“骑士”,建立在日耳曼崇尚勇武、荣誉和忠诚传统上的骑士制度逐渐成形。贵族阶层的作战和冒险欲望强烈。
背景——经济背景
来往朝圣的人们中有不少带着朝圣者和商人的双重角色。如10世纪末期,一些意大利商人利用拜占庭给他们的保护建立了同埃及与叙利亚的商业关系。他们对圣地表现出热忱,在耶路撒冷为朝圣者建造旅舍。后来,伊斯兰势力逐渐丧失了在地中海的优势地位,意大利沿岸各共和国的商业野心受到了有力的刺激。
8
直接原因
在上一个千年快要结束的时候,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人之间达成了某种均衡的态势。通往耶路撒冷的道路是开放而安全的。圣城掌握在穆斯林手中,既是基督教的圣地,也是伊斯兰教的圣地,吸引了无数朝圣的游客。
但是这种平衡被后来的塞尔柱人打破。他们占领了耶路撒冷,在1071年击败东罗马帝国的军队,从此朝圣的人们沿途倍受塞尔柱人的骚扰。迫于塞尔柱人的压力,当时的东罗马帝国皇帝亚力克修斯•康姆尼纽斯最后不得不向教皇和西方教会求救,希望他们能够给予军事援助,打败这些异教敌人。
9
直接原因
公元1095年11月,著名的“克莱蒙特宗教大会”,教皇乌尔班二世发表了可谓是历史上最富有影响力的演说。他召唤法国人行动起来,从罪恶的土耳其人手里夺回基督的陵寝。听众们把真实的耶路撒冷城和天国之城混为一谈,认为耶路撒冷是一个珍珠为墙,白银为道,沐浴着上帝的光辉的圣城。贫穷的“骑士”希望获得封地,假设不幸战死,也得到了教皇的允诺,可以在天国占有一席之地。教皇还为每个十字军战士免罪,这样他们死后就不必遭受炼狱之苦。
结果: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