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河北省南宫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中政治第六课第1课时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

发布:2017-01-07约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课 投资理财的选择 第1课时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1.知道储蓄存款、商业银行的含义以及储蓄存款的主要类型; 2.学会存款利息的计算方法,知道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3.学会储蓄存款,树立科学的投资理念。 1.储蓄存款的含义。我国主要的储蓄机构。储蓄的收益是什么? 2.存款利息的计算公式。 3.储蓄存款的分类和各自的特点。 4.商业银行的含义。 5.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有哪些?其中基础业务是哪个? 一、判一判: 1.我国居民存款储蓄的直接目的是获得利息。(  ) 2.我国居民的储蓄存款没有风险。(  ) 3.在我国,储蓄存款都能获得利息。(  ) 4.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目标是执行货币政策。(  ) 二、理解利率变动的影响 1.利率变动的影响: 利率 变动 影响 存款利率 上调 会吸引居民存款,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从而使生活消费支出相对下降,有利于调节市场货币流通,抑制消费品价格上涨,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下调 会使居民储蓄下降,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从而使生活消费支出相对增加,同时会改变居民的投资方向,如转向股票、债券、保险等。在物价持续走低、需求不旺的情况下,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贷款利率 上调 会加大贷款成本,抑制借款者的借款积极性,从而抑制银行贷款规模,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并使投资需求相对下降。因此在经济过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时,应上调贷款利率 下调 会减少贷款成本,刺激贷款,使银行贷款规模扩大,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并使投资需求增长。因此在经济增长缓慢、投资乏力的情况下,降低贷款利率可以起到刺激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2.存款利率升降与投资收益: (1)一般来说,存款利率上升则收益增加,存款利率下降则收益下降。 (2)储蓄存款的实际收益和物价涨幅存在关系,只有利率水平高于物价涨幅,实际收益才会存在。如果物价涨幅高于存款利率的涨幅,则储户的实际收益减少。 3.利率杠杆的运用 利率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是调节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手段。当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出现通货膨胀时,会提高利率,以减少货币量,抑制总需求和物价上涨;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物价指数过低时,则会降低利率以增加货币量,刺激总需求的增长。 1.下列不属于商业银行主要业务的是(  )。 A.吸收存款       B.办理结算 C.发放贷款 D.发行股票 2.居民储蓄的直接目的是(  )。 A.更好地消费 B.获得利息 C.支援国家建设 D.为国家经济建设筹集资金 3.最大限度地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的有效形式是(  )。 A.发行国债 B.定期储蓄 C.活期存款 D.保值储蓄 4.假如某银行一年内贷款6000万元人民币,平均年利率为5%,同年吸收储蓄存款5000万元人民币,平均年息为2厘。一年中该银行共支付职工工资、奖金等10万元,其他支出80万元。这一年该银行的利润应当是(  )。 A.200万元 B.110万元 C.210万元 D.300万元 5.根据统计,在银行吸收的居民储蓄中,活期存款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居民之所以选择活期存款,是因为(  )。 A.活期储蓄不受存期和金额限制,非常灵活 B.活期比定期更安全、可靠 C.活期储蓄比定期收益高 D.银行对活期储蓄有特殊的优惠政策 6.下列对银行贷款表示正确的是(  )。 A.多贷款是商业银行贷款的目的 B.贷款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 C.贷款是银行营利的主要来源 D.贷款按用途可分为工业贷款和商业贷款 7.2015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再次降低金融机构存贷款的利率,存款年利率平均下调0.16%,贷款年利率平均下调0.6%。这一措施的作用在于(  )。 ①从宏观上调节社会经济活动 ②激发单位和个人储蓄的积极性 ③鼓励生活消费,促进商品销售 ④减轻国有企业的债务负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1.C 2.B 3.A 4.B 5.D 6.C 7.C 一、面对我国居民的储蓄余额一直居高不下的状况,出现了以下三种考虑:第一,居民会考虑什么样的存款方式才适合自己;第二,商业银行会考虑怎样才能让这些存款寻找到适合的投资对象;第三,国家会考虑如何发挥储蓄存款所应有的功能。 (1)居民选择储蓄方式的立足点是什么?居民应该如何根据自身需要选择适当的储蓄方式? (2)商业银行开展贷款业务的立足点是什么?商业银行应该如何选择适当的贷款对象? (3)国家更好地发挥储蓄存款功能的立足点是什么?国家应该用怎样的手段达到相应的目的? 【答案】 (1)立足点:实现收益的最大化和风险的最小化。如何选择:活期储蓄流动性强、灵活方便,适合个人日常生活待用资金的存储;定期存款存期长,比较固定,积累性强,适合人民群众结余款和积少成多的大宗用款的储蓄需要。 (2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