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实验一二-重组质粒DNA提取、双酶切鉴定、凝胶电泳、紫外分光法.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质粒DNA的提取、纯化、酶切、电泳、 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 朱文博 中山医学院 基因工程 定义: 实现基因克隆所采用的方法及相关的工作统称为重组DNA技术,又称重组DNA技术。 2 提取大肠杆菌质粒DNA的方法和原则 2.3 核酸分离纯化的总原则: (1) 保证核酸一级结构完整 (2) 排除其他分子的污染(蛋白质、脂类、 糖、 有机溶剂、金属离子、其他DNA、RNA等) 1.1 影响DNA在凝胶中迁移速率的因素 1 DNA分子的大小 2 构象 3 凝胶浓度 4 电压 5 缓冲液 产生误差的原因: 1.单色性不纯的影响; 2.杂散光的影响; 3.比色皿的影响; 4.温度、pH值的影响; 5.吸光度读数时的误差。 * 3 实验步骤 用0.1×TE 对待测DNA样品按1:20稀释 0.1×TE作为空对照,在波长260nm、280nm、310nm处分别测标准DNA样品的OD值 根据OD值计算DNA浓度(?g/ml) 单链DNA[ssDNA]=33×(OD260-OD310)×稀释倍数 双链DNA[dsDNA]=50×(OD260-OD310)×稀释倍数 4. DNA的纯度鉴定 OD260/ OD280=1.8 (RNA为2 .0) 1.8 可能有RNA污染 1.8 可能有蛋白质污染 * 2006.04.06 3.3 实验步骤 加1.5ml培养物于EP管,12000g×30S ? 除去上清,加入冰的200 μl 溶液I,剧烈振荡EP管,室温3min ? 加入200μl 溶液II,快速颠倒数次,冰浴3min ? 加入150μl 冰溶液III,温和振荡10s,冰浴5min,12000g×5min 转移上清到新EP管,加入等体积酚/氯仿(1:1),温和振荡,冰浴3min,12000g×5min? 上层水相转移到新EP管,加入2倍体积无水乙醇,颠倒混匀, -20 ℃ 冰箱中放置15min,12000g?10min ? 弃上清,沉淀中加1ml 70%乙醇,12000g×5min 去上清,管平放室温静置10min, 20 μl TE 溶解DNA ? RCF = 1.12r(rpm/1000)2 RCF: 离心力(g) r: 离心半径(mm) rpm: 每分钟转速(r/min) 注意事项: 1、加样枪正确使用; 2、标记自己所提取的质粒类型; 3、废液倒在水池中,枪头扔到垃圾桶中; 4、加不同溶液要换枪头; 5、离心前把管擦干; 6、转移上清时不要吸到沉淀; 7、吸取酚时枪头伸到下层溶液中,注意不要沾到 皮肤; 8、 每人最终得到20ul质粒DNA,其中10ul用于酶 切和电泳,其余10ul用于下次的转化实验,切 记!!! 二、限制性内切酶切割重组质粒 1 关于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1.1 定义 能在特异位点(酶切位点)上催化双链DNA分子的断裂,产生相应的限制性DNA片段。 主要存在于细菌体内。 切割不同来源的DNA分子将产生特征性限制性酶切图谱,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分子手术刀”)。 * 1.3 作用 与甲基化酶共同构成细菌的限制修饰系统,限制外源DNA, 保护自身DNA。 1.2 分类 Ⅰ、Ⅱ、Ⅲ (基因工程技术中常用Ⅱ型) 第一个字母取自产生该酶的细菌属名,用大写; 第二、第三个字母是该细菌的种名,用小写; 第四个字母代表株; 用罗马数字表示发现的先后次序。 1.4 命名 Hin dⅢ 属 系 株 序 Haemophilus influenzae d株 流感嗜血杆菌d株的第三种酶 2 BamHI 、HindⅢ酶切质粒及鉴定 2.1 实验原理: 利用限制性内切酶特异的识别DNA特异的核苷酸序列,并切割DNA,产生一定长度的DNA片段,通过电泳对酶切前后产物分析可以鉴别目的基因(重组质粒DNA) * 重组质粒 BamHI Hind III 双酶切 电泳检测 5-G A A T T C-3‘ 3-C T T A A G-5 BamHI 5-A A G C T T-3 3-T T C G A A-5 Hind III PUC119(3.2Kb) U6启动子(256bp) 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