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胶体.ppt

发布:2018-03-07约1.93千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分散系的分类 ——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本质区别) 溶液 胶体 浊液 100 nm 1nm 分散系 分散质粒子大小 主要特征 举例 溶液 1 nm 稳定、均一、透明 NaCl溶液 胶体 1 ~ 100 nm 淀粉胶体 浊液 100 nm 不稳定、不均一不透明 泥水 介稳性、大多均一透明 分散剂状态分 固溶胶:有色玻璃 液溶胶:淀粉溶液 气溶胶:烟、云、雾 1、胶体的分类 三、胶体 气溶胶 烟 云 雾 液溶胶 固溶胶 墨水、胶水、血液、鸡蛋清的水溶液、肥皂水、淀粉溶液都属于胶体。 2、胶体的性质 稳定性 浊液 胶体 溶液 分散系 最稳定 介稳性 很不稳定 (1)介稳性 主要原因: 胶体粒子通过吸附离子而带有电荷; 次要原因: 胶体粒子做布朗运动。 (2)丁达尔效应 书26页: 向沸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FeCl3+3H2O(沸)== Fe(OH)3(胶体)+3HCl 丁达尔效应: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成因: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作用。 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的物理方法。 Fe(OH)3胶体的制备: 丁达尔效应 【实验】 过滤Fe(OH)3胶体和泥水 现象: 结论: Fe(OH)3胶体能完全透过滤纸, 泥水过滤后在滤纸上得到泥沙。 胶体粒子可以通过滤纸空隙,浊液分散质粒子则不行。 思考:如何分离胶体和溶液? 半透膜 离子、小分子可以透过半透膜, 而胶体粒子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 渗析:利用半透膜可以将离子和小分子从胶体里分离出去。(根据颗粒大小) 半透膜:离子、小分子可以透过半透膜, 而胶体粒子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 淀粉胶体和NaCl溶液 实验:一段时间后, 烧杯中溶液含有: 烧杯中溶液不含: Na+ Cl- 淀粉 (3)胶体粒子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 透过半透膜情况 实例 透过滤纸情况 丁达尔效应 稳定性、均一性 分散质粒子大小 浊液 胶体 溶液 溶液、胶体、浊液的比较 <1nm 1nm ~100nm >100nm 均一 稳定 介稳性、均一 不均一不稳定 无 无 有 通过 通过 不能 通过 不通过 不通过 Fe(OH)3胶体 淀粉胶体 胶体的性质 (4)电泳现象: - 阴极 + 阳极 阴极附近的颜色变深, 阳极附近的颜色变浅。 在外加电场作用下, 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 (阴极或阳极) 作定向移动的现象, 叫做电泳。 原因:胶体粒子带同种电荷,当胶粒带正电荷时向阴极运动,当胶粒带负电荷时向阳极运动。 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 ③加热胶体(碰撞机会增多,使胶体凝聚) 淀粉胶体加热后变浆糊;蛋清加热后凝聚成了白色胶状物 (5)胶体的聚沉 ①加入电解质 (如卤水点豆腐) ②加入电性相反的胶粒 胶体性质的运用: ①用盐卤(MgCl2·6H2O)或石膏(CaSO4·2H2O)点豆腐。 ②明矾KAl(SO4)2·12H2O净水 ③血液透析 ④在江河与海的交汇处形成的三角洲。 例:把稀H2SO4溶液逐滴加入到氢氧化铁胶体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 1. 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nm—100n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下列分散质粒子直径具有与此相同数量级的是( )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 C B 2、纳米材料,是指粒子直径在1-100nm的材料,把纳米材料分散到水中形成的物质_______ ①是溶液 ②是胶体 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④能透过滤纸 ⑤不能透过滤纸 ⑥静置后会有沉淀 A、①④⑥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④⑤ 3.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 B.河流入海处易形成沙洲 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看到光亮的通路 D.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D 4.能将胶体与溶液相区别开来的是____ A、丁达尔效应 B、是否能透过滤纸 C、电泳 D、布朗运动 A 5、胶体与溶液、浊液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 A、胶体粒子大小在1~100nm B、胶体粒子带电荷 C、胶体粒子不能穿过半透膜 D、胶体粒子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A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