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联合组织(下)教程方案.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学内容: 织物结构与设计 第三章 织物组织及应用 第三章 织物组织及应用 第三章 织物组织及应用 第三章 织物组织及应用 3.2 联合组织 (composed weave) 第三章 织物组织及应用 经网目组织:网络状曲折长浮线是经纱的,称为网目经,所形成的组织称为经网目组织。 纬网目组织:网络状曲折长浮线是纬纱的,称为网目纬,所形成的组织称为纬网目组织。 1.网目组织的形成原理(以经网目组织为例) 3.2 联合组织 (composed weave) ① 地组织的特征 地组织通常为平纹或简单斜纹。 ② 网目经与纬浮长线的配置 在组织循环中,每隔一定根数的地经,配置有网目经(通常为单根或双根)。 第三章 织物组织及应用 网目经的组织由经长浮线与单个 或双个甚至三个)纬组织点组成,通常为5/1、7/1,两条网目经之间的地经根数一般为奇数,其根数的多少决 定着网目的大小。 每隔一定根数的纬纱配置一条纬浮长线。每两条纬浮长线之间相隔的纬纱根数一般也是奇数,且等于网目经的 连续经浮点数。相邻两条纬浮长线必须交叉配置。 ③ 网目效应的形成 网目经浮长线的两侧为沉浮规律相同的平纹组织经纱,把网目经浮长线挤出从而浮于织 物表面。 纬浮长线起收缩作用,把凸于织物表面的相邻两条网目经向一起拉拢。 由于相邻两条纬浮长线是交叉配置的,因此,网目经就呈曲折形,并与纬浮长线一起形成网络状。 3.2 联合组织 (composed weave) 第三章 织物组织及应用 2.网目组织的绘作方法 ① 确定地组织 地组织通常为平纹或简单斜纹。 ② 配置网目经与纬浮长线见网目组织的形成原理。 ③ 确定组织循环 Rj =2 ×(两条网目经之间的地经根数+每条网目经的根数) Rw =2 × 两条纬浮长线之间的纬纱根数+每条纬浮长线的根数) ④ 填绘组织图 Ⅰ 在网目经上按其沉浮规律填绘组织点; Ⅱ 在两网目经的纬组织点之间空出纬浮长线,并使相邻两条 纬浮长线呈交叉配置; Ⅲ 在与纬浮长线两端点相邻的组织点处填入经浮点,并以此为起点填绘地组织。 3.2 联合组织 (composed weave) 第三章 织物组织及应用 3.网目组织的上机和应用网目组织上机时采用照图穿法。为了使网目经更好地浮现于织物表面,两网目经之间至少要间隔5根地经; 穿筘时应将网目经与其两侧的地经穿入同一筘齿中;网目经可采用较粗的纱线。 网目组织织物表面有曲折线,图案美观,立体感强,多用作装饰织物。 3.2 联合组织 (composed weave) 第三章 织物组织及应用 3.2 联合组织 (composed weave) 第三章 织物组织及应用 P142 效果好(a) P142 效果较差(b) 七、小提花组织 小提花组织:在织物表面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织变化而形成花纹的组织,称为小提花组织。 小提花组织一般以平纹为地组织。 1.平纹地小提花组织的设计与绘作 ① 按品种的经纬密度,选择相应的意匠纸,这样绘制的花纹才能造型正确。 ② 起花部分的浮线不宜过长,棉、毛织物不超过3~5个组织点,丝织物不超过7~9个组织点;在花、地交 界处要使花纹轮廓清晰,形状准确。 ③ 各根经纱的交织次数不宜相差太大。 ④ 综片数不宜太多,一般不超过16片;每片综的穿经根数应 尽量均衡,每次开口的提综数也应尽量均衡。 ⑤ 织物的密度一般与平纹织物相同。 3.2 联合组织 (composed weave) 第三章 织物组织及应用 3.2 联合组织 (composed weave) 2.平纹地小提花组织的上机与应用平纹地小提花组织上机时采用照图穿法或间断穿法。 平纹地小提花组织一般用作装饰织物和服装面料。 图3-10 平纹地小提花组织作图 第三章 织物组织及应用 3.2 联合组织 (composed weave) 图3-10 小提花组织图 第三章 织物组织及应用 3.2 配色花纹 (composed weave)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