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红树林湿地沉积物硫酸盐-甲烷界面分布特征及其影响-用微信扫一扫.PDF

发布:2018-11-23约2.73万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37卷 第2期 应 用 海 洋 学 学 报 Vol37,No2  2018年5月 JournalofAppliedOceanography May,2018 红树林湿地沉积物硫酸盐甲烷界面分布特征 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 2 1 1 1 1 1 2 曹 超 ,姜德刚 ,潘 翔 ,陈庆辉 ,吴 剑 ,刘珉璐 ,宋志晓 ,刘贞文 (1.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 厦门361005;2.国家海洋局海岛研究中心,福建 平潭350400) 利用孔隙水化学和稳定同位素化学等方法分析珠江口红树林湿地沉积层孔隙水硫酸根 摘要: 2- 13 (SO )、游离甲烷气体(CH)、总溶解无机碳(DIC)以及 C 的垂直剖面分布特征.结果显 4 4 δ DIC 2- 示,孔隙水SO 浓度自表至底呈线性梯度减小,至硫酸盐甲烷界面(SMI)附近,硫酸盐几乎全 4 部消耗,而CH 浓度急剧增大,KC1、KC3、KC4、K17和 K10等5个站位 SMI深度分别为20、50、 4 70、80、50cm,SMI深度由红树林湿地林间向光滩逐渐增大.同时,孔隙水DIC浓度在该深度明 12 显升高,沉积物发生强烈的甲烷厌氧氧化(AOM)作用.在 AOM过程中,由于 CH 氧化速率较 4 13 13 CH快,故引起沉积物孔隙水 C 偏轻.沉积层中的有机质含量及其活性高低是制约沉积物 4 δ DIC 2- SMI分布深浅的关键因素,高含量的活性有机质可加速孔隙水SO 再矿化过程的消耗,使得通 4 2- 过AOM作用的SO 消耗通量相应增大.在微生物作用下,部分活性有机质被大量消耗,致使进 4 2- 2- 入沉积物SO 还原带的活性有机质数量相应减少,从而引起部分SO 转为与CH 发生反应促 4 4 4 进AOM作用. 海洋化学;孔隙水;硫酸盐甲烷界面;甲烷厌氧氧化;红树林湿地 关键词: DOI:3969/J.ISSN.20954972201802007 中图分类号:P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972(2018)02020308   众所周知,在河口和近海沉积物形成早期,水中 质可以为硫酸盐还原和甲烷厌氧氧化(AOM)作用 2- 大量硫酸根(SO )是沉积物孔隙水的重要组成部 等不同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提供能量和电子供 4 分.沉积物有机质的分解和烃类气体浓度升高,会引 [57]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