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漳江口红树林土壤中黑碳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pdf

发布:2025-04-03约10.17万字共6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摘要

摘要

CO2过量排放对全球气候产生不良影响,在当前“双碳”目标背景下,如何

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是目前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红树林作为海岸带湿地封存

着大量有机碳,而黑碳作为有机碳的一部分,由于其惰性特征,是大气中CO2的

最终碳汇,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对黑碳的研究多

集中在海洋、湖泊和河流等环境中,对红树林湿地中黑碳的研究很少。因此为了

探究红树林环境中这一“顽固”有机碳(黑碳)的含量及其地球化学行为,本研

究选取了中国最北端自然分布的红树林-漳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收集从陆地

到海洋依次分布的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利用苯多羧酸分子标志物和结构方程路

径模型等方法明确红树林土壤中黑碳(BC)和溶解性黑碳(DBC)的分布状况及

其影响因素,并利用光谱探究了DBC与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关系。从而可

以更好的了解黑碳在红树林环境中的分布状况及其地球化学行为,对红树林碳汇

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持。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果:

(1)土壤中BC和DBC的含量分别为0.95-1.67g/kg和0.95-12.18mg/kg,

二者含量随着向陆距离和土壤深度的增加均显著降低。BC在有机碳(TOC)中

的比例为3.50%~17.41%,比例随着向陆距离和土壤深度的增加显著升高。DBC

在溶解性有机碳(DOC)中的比例为0.36%~3.07%,比值在横向上无显著变化,

在纵向上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显著降低。BC中DBC的占比为0.08%~0.77%,占

比同样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显著降低,在横向上无显著变化。

(2)BC中苯多羧酸单体(BPCAs)的组成以苯五甲酸(B5CA)和苯六甲

酸(B6CA)为主,二者约占总体78%,其中B6CA占比最大。而在DBC中,

B5CA和B6CA约占总体47%,B5CA占比最大,B6CA占比最小,黑碳从颗粒态

到溶解态转变过程中其浓缩程度降低。DBC的分子结构相较于DOC具有较高的

芳香性、碳双键当量(DBE)和O/C以及较低的分子量(MW)。DBC中化合物

组成以CHO和CHON为主,CHOS占比最少。氧化态碳(NOSC)随向陆距离和

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近海和深层土壤中的DBC受氧化程度较小。

(3)BC受植物生物量、总氮(TN)和Ca等环境因子影响,在横向上,主

要通过植物生物量、TN和pH对BC进行调控,在纵向上,主要通过容重(BD)、

含水量(WC)、TN和盐度进行调控。DBC受TN、WC和pH等环境因子影响,

在横向上,主要通过TN、粘土颗粒、植物生物量和pH对DBC进行调控,在纵

I

摘要

向上,主要通过BD、WC和TN进行调控。

(4)DBC与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存在紧密耦合。除此之外,DBC

与类腐殖质荧光组分(FDOM)也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可以通过相对简单的光

谱检测技术来估算环境中DBC含量。

关键词:红树林土壤;黑碳;苯多羧酸;影响因子;空间分布

II

目录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I

第1章引言1

1.1选题背景1

1.2国内外研究进展2

1.2.1黑碳的量化与表征2

1.2.2黑碳的地球化学行为4

1.2.3溶解态黑碳的地球化学行为6

1.3研究目的与意义7

1.4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8

1.4.1研究内容8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