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内科-消化系统.doc

发布:2017-08-15约2.01万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消化系统 一、胃炎:指任何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常伴上皮损伤和细胞再生。 1、 急性胃炎 ·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 ( ◎病因:? 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NSAID) ? 应激: Curling溃疡:烧伤引起 Cushing溃疡:由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 ? 乙醇 ◎临床表现: 呕血和(或)黑便 ◎诊断: 急诊胃镜检查:24-48小时内 ◎治疗:按上消化道出血处理p486 ◎预防: 祛除病因, 积极预防 ·急性胃肠炎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急性胃炎 浅表性胃炎 2、 慢性胃炎: 指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的慢性炎症。 多灶萎缩性 萎缩性胃炎 自身免疫性 特殊类型胃炎 ◎病因 1. 幽门螺杆菌(Hp)感染: 是最主要病因 2. 饮食和环境因素: 如高盐饮食、少食新鲜蔬菜及水果等不良饮食。 3. 自身免疫 4. 其他因素 : ·药物,如NSAIDs ·酗酒 ·十二指肠液反流 ◎病理:炎症: 粘膜层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当有中性粒细胞浸润时,则为慢性活动性胃炎。 萎缩: 表现为胃粘膜固有层腺体数量减少甚至消失,伴纤维组织增生、粘膜肌增厚,粘膜变薄。 肠化: 胃固有腺被肠腺样腺体代替。 异型增生: 胃上皮或化生的上皮在再生过程中发生发育异常,表现为细胞的异型性和 腺体结构的紊乱,是胃癌的癌前病变。 ◎临床表现 绝大多数无症状 部分表现为消化不良,如上腹隐痛、饱胀、嗳气、反酸、恶心和呕吐等 无明显体征,自身免疫性胃炎可伴贫血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 胃镜及活组织检查: 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2). Hp检测: 快速尿素酶试验 -----临床常用 (3). 自身免疫性胃炎相关检查:抗壁细胞抗体检测(PCA),抗内因子抗体检测(IFA), 血清VitB12浓度、 VitB12吸收试验 (4). 血清胃泌素G17、胃液分析 ◎诊断:确诊依赖于胃镜+活组织检查 ◎治疗:(1)关于幽门螺杆菌:根除Hp疗法不作为常规,主要适用于: ( 有明显病理异常(粘膜糜烂,中重度萎缩或/及肠化,不典型增生); ( 有胃癌家族史; ( 伴糜烂性十二指肠炎; ( 消化不良症状经常规治疗疗效不佳 (2)关于消化不良症状治疗:对症处理 ·以上腹痛为主,给予抑酸药,如H2-RA、PPI ·以上腹饱胀、嗳气、反酸等为主,给予胃动力药 (3)自身免疫性胃炎的治疗:目前无特殊治疗,伴贫血者予VitB12 (4)异型增生的治疗:定期随访,对重度异型增生可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预后: 胃窦炎症为主者 十二指肠溃疡 正常胃粘膜 感染Hp 慢性浅表性胃炎 胃体为主,多灶性萎缩性胃炎 胃溃疡 胃癌 3、 特殊类型胃炎 二、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 (与糜烂的区别:溃疡的黏膜缺损超过黏膜肌层,糜烂的黏膜缺损未超过肌层。) ◎病因:(1)幽门螺杆菌(Hp)—重要病因; (2)非甾体抗炎药(NSAID)—PU的第二大病因; (3)胃酸和胃蛋白酶(无酸,无溃疡);“无酸、无溃疡” ·胃酸在溃疡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 ·一般在粘膜防御和修复功能破坏时产生。(例外: 胃泌素瘤) (4)其它:吸烟,遗传,应激,胃十二指肠运动异常 ◎病理:DU多发生在球部,前壁多见;GU多在胃角和胃小弯。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症状是重要临床线索 上腹痛: ①慢性过程 ②周期性发作 ③节律性疼痛:十二指肠溃疡—空腹痛或夜间痛,胃溃疡—空腹痛。 (注意: 无症状性溃疡、症状不典型(特殊类型的溃疡和有并发症的溃疡易出现)) §特殊类型的消化性溃疡: ·复合溃疡; ·幽门管溃疡; ·球后溃疡; ·巨大溃疡;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 ·无症状性溃疡; ◎实验室和其它检查: 1胃镜检查:确诊有赖胃镜检查,可以观察、活检、Hp检测 2 X线钡餐检查:发现龛影也有确诊价值,诊断准确性不如胃镜检查 3幽门螺杆菌检测: ·侵入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