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T.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古代散文:
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一、先秦;诸子散文(说理)
历史散文(记事)
(春秋战国哲学家、史学家);诸子散文:
汉代对先秦文化学术进行总结整理,把诸子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十家。
儒家:《论语》(言简意赅)
《孟子》(言辞雄辩)
《荀子》(论证缜密)
道家:《老子》
《庄子》(想象奇特)
法家:《韩非子》(犀利峻峭)
墨家:《墨子》(逻辑性强)
杂家:《吕氏春秋》(条理分明);历史散文:
1.《尚书》: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这是我国第一部史书兼散文集。
2.《春秋》与《左传》(相传为左丘明所写,善描战争)
3.《国语》
4.《战国策》(西汉刘向辑成,长于说事 );二、汉代;史传文:司马迁、班固
政论文:贾谊、晁错
汉 赋:汉赋四大家等;史传文: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封建王朝迫切需求总结古代文化,给予大一统的统治局面以哲学和历史的解释。
1.《史记》
①开创了“纪传体”体例。
②开创了综合纂史方法。
③秉笔直书。
④形象生动。
2.《汉书》
①具有浓厚的封建正宗思想。
②开创了断代为史的编纂体例。
③资料丰富,保存许多重要的历史文献。 ;政论文:
1.贾谊:他的散文善用比喻,语言富于形象性。
《过秦论》
《治安策》
《论积贮疏》
2.晁错:
《守边劝农疏》
《论贵粟疏》;赋:
1.赋的产生:
赋作为一种文体,早在战国时代后期便已经产生了。
赋的名称始于战国赵人荀卿的《赋篇》。
到汉代形成特定的体制,讲究文采、韵节,兼具诗歌和散文双重性质。接近散文的称“文赋”,接近于骈文的称“骈赋”。
宋玉有赋体作品《高唐赋》、《神女赋》和《登徒子好色赋》。;《登徒子好色赋》
……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登徒子则不然……;2.赋的特点:
体物写志,注重铺陈,词藻华美,色彩绚丽,吸收了楚辞的特点。
正由于赋的发展与楚辞有着密切关系,所以汉代往往辞赋并称。 ;3.赋的发展:
大赋——京都赋——小赋
4.代表作家及作品:
枚乘《七发》
司马相如《子虚》《上林》
扬雄《甘泉》《河东》《羽猎》《长杨》
班固《两都赋》
张衡《二京赋》、《归田赋》
蔡邕《述行赋》
祢衡《鹦鹉赋》
赵壹《刺世疾邪赋》 ;三、魏晋南北朝; 文学进入自觉时期,文学创作个性化,文学价值受到重视。;1.特征:
①内容上:抒情色彩越来越浓,表达社会政治见解和抒发个人感慨往往密切结合。(写山水景物的散文、抒情小赋)
②形式上:骈偶化倾向逐渐明显,更加讲求遣词造句的艺术技巧,体裁愈益多样化。(骈文)
2.代表作家:
魏:三曹
魏晋:阮籍、嵇康
东晋:王羲之、陶渊明
南朝:鲍照;关于骈文:
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
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骈文作为和散文对举的一种文体,产生于魏晋,盛行于六朝,中唐古文运动以后衰落,在元明两代成为绝响,至清初,作者接踵而起。;《哀江南赋》
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
我年已高而归途遥远,这是什么人间世道啊!冯异将军一去,大树即见飘零。荆轲壮士不回,寒风倍感萧瑟。我怀着蔺相如持璧睨柱之志,却不料为不守信义之徒所欺;又想象毛遂横阶逼迫楚国签约合纵那样,却手捧珠盘而未能促其定盟。 ;四、唐宋;古文运动
唐宋八大家;古文运动:
与骈文相对而言的,更为实用、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
1.文学因素:魏晉以来骈体文盛行,其內容空洞,远离实际。
2.社会因素:中唐之后国势日渐衰微,士子文人想恢复大唐国风、重振国家势力,于是从古代的思想、文学中找出可以改变当时社会的精神价值---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