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全国卷选择题解题技巧课稿.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题型分析与技巧 1.读:解读史料信息及反映的主旨内涵。 2.找:时间、人物、地点、事件;注意材料当中的 转折词(转折词后面往往是材料强调的重点) 3.联: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思考史料有效信息。 4.析:分析备选项是否符合题干史料和题意要求 比较型选择题 历史概念型选择题 组合型选择题 (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增加”一词表明,题干与选项之间构成递进关系,或者因果关系。 (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舅舅、外祖父与皇帝的关系;执政大臣是什么意思;母族亲属指什么人?刘氏同姓诸侯指那些人? 题型二 图表类材料选择题 【题型特征】 (1)近几年高考大量将图表作为材料引入试题,扩大了历史资料的来源,活跃的命题形式。 (2)历史表格类材料选择题主要以数字表格、各种柱状图及坐标曲线等为载体,借助于具体数字信息考查学生对表格的材料处理能力及灵活迁移所学知识的能力。 1.“三看” ①看表头及出处:确定历史事件、现象及历史时期 ②看表格中的项目:数据信息的时间、空间、数量的变化(升降) ③看表格中的数据纵横变化并综合分析表格中的有效信息所反映的现象。 2.“四注意” ①注意围绕数据而展开的描述性的语言 ②注意时间变化与数据变化的关系 ③注意分析数据变化的特征 ④注意分析数据变化的原因 【解题技巧】 具体操作: 曲线数据图“边边角角看拐点” 柱状数据图“上下左右看趋势” 表格数据图“纵横驰骋看变化” 饼状数据图“阴晴圆缺看大小” 【解题技巧】 (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7)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表1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49 17 8 7 江苏 1 2 16 15 河南 清 明 宋 唐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1)图5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下图反映的是185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中三种类型商品所占的比例。该图说明当时英国 ????????????????????????????????????? A.大力加强资本输出 B.禁止粮食和原料出口 C.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D.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 A.?煤炭生产的基本状况???????? B.?粮食生产的基本状况 C.?钢铁生产的基本状况???????? D.?石油生产的就本状况? (2007·全国卷文综·21)图6反映的是1956年~1965年间我国 题型三 地图、图片类材料选择题 【题型特征】 地图、图片类材料题主要以地图、历史照片、图片或漫画等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处理能力及依托图片信息分析说明历史问题的阐释能力。这类试题不仅提供了生动活泼、直观形象的试题意境,使试题呈现图文并茂的效果,而且也为考生提供了丰富的感知材料和直观印象,为命题和能力考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反映了文综试题命题改革的方向。 【解题技巧】 1.“四审”: ①审时间和空间 ②审图片反映历史事物的实质和特征 ③审关键信息,明确其内涵和外延; ④审多幅图片间是否有明确的联系与变化 2.对被选项要“三判”: ①判选项是否符合图片所反映的史实 ②判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③判定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解题技巧】 3.对图片和文字要“二补”: ①是要以图补文; ②是要以文补图; (2011·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5)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