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亦庄开发区环境规划.ppt

发布:2017-05-25约1.86千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亦庄开发区的规划分析 一、开发区优势 开发区定位高 地理优势明显 交通便利 土地规划合理 产业规划——高科技产业 宜居新城 环境友好 1、开发区定位高 亦庄开发区是北京市唯一同时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双重优惠政策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根据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亦庄开发区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是提升首都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地区。 2、地理优势明显 亦庄开发区位于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地区,是京津城镇走廊和产业带上的重要节点,是首都面向区域发展的门户。 3、交通便利 亦庄开发区毗邻五环和六环线,京津塘高速穿越开发区。规划中的亦庄高铁站,是京沪高铁的枢纽站。便利的交通,会大大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 在开发区内,城市轻轨穿城而过,并且拥有自己的公交线路,极大地方便了人员的出行。 故亦庄开发区是重要的城际铁路门户,公路交通枢纽和物流基地。 4、土地规划合理 居住区很集中,位于开发区的西北部,毗邻南海子郊野公园和国际企业文化园等绿地,环境优美,宜居。 工业区远离居民区,对居民生活的干扰较少。工业区的企业分布密集,有利于工业垃圾和废水的集中处理。工业区分布在高速公路两侧,极大地方便企业的物流。 5、产业规划——高科技产业 以诺基亚为龙头的移动通信产业集群,以京东方为龙头的显示器产业集群,以中芯国际为龙头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以北京奔驰为龙头的汽车制造产业集群,组成了“一部手机、一块屏、一个芯片、一辆车”等多个产业集群。 2011年,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和汽车制造四大产业产值分别占全市的50%、48%、22%和1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272.6亿元,占全市的16%。 开发区将推进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云计算技术及应用、生物技术及基因工程、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6、宜居新城 亦庄开发区的定位之一是宜居新城。 开发区的容积率约为1.6。 开发区总人口约30万,人口密度较低。 人均占有较大的公共资源,比如人均绿地占有率是45平方米/人,是国贸的400倍。 环境优美。 交通便利。 7、环境友好 开发区在建设前期,就坚持走“生态型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多项环境指标都明显优于城区和城近郊区。 全区累计建成开放高品质公园35个,总面积超过30平方公里,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3.21%、林木绿化率达到25.5%、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53%。亦庄的人均绿地占有率是45平方米/人,是国贸的400倍,未来将达到54平方米/人。pm2.5含量常年为优,天空常见蓝天白云。 在靠近居民区的公路两侧建设有噪声屏障,削弱交通噪声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开发区内建设有很多生态工程: 凉水河沿岸有100米宽的绿化带,约150公顷。凉水河内建有以芦苇为主的湿地工程,能够有效地吸附和降解污染物。 采用生态工程,增加了开发区地面透水率。 部分建筑采用雨水收集设备,将雨水用于景观、绿化等用途。 二、开发区的不足 水资源的制约 土地资源制约 配套设施不足 管理缺失 1、水资源的制约 亦庄开发区地处严重缺水的北京,且区域内亦无大规模可利用的水资源。因而,开发区的水资源短缺。 另一方面,开发区规模逐年扩大,入驻企业增多,工业用水量激增;开发区的人口逐年上升,居民的生活用水量大大增加。 故水资源的短缺将严重制约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 2、土地资源制约 截止2012年,共有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800余家企业入驻开发区。 由于越来越多的企业入驻亦庄开发区,开发区的土地面积越来越短缺。土地成为制约开发区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近两年,开发区向西扩充土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用地紧张的局面。 3、配套设施不足 开发区内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医院、学校等配套设施较少,不能满足居民生活的需要。 解决措施:近2年来,由于开发区管委会的努力,开发区拥有了自己的学校和医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配套设施不足的现状。 4、管理缺失 区内固体垃圾惯例不妥,在绿化带及河流边多数地方均可间垃圾,可见区内管理有缺陷之处。 据报道,开发区内一些地区的常闻到异味,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凉水河开发区段受汛期排污泄洪影响,上游污水大量流入,散发异味;二是夜间烧烤现象屡禁不止,一些商贩收摊时焚烧餐盒、塑料袋等垃圾,造成污染;三是开发区之外的周边地区垃圾倾倒和焚烧现象严重。 亦庄开发区 亦庄开发区项目用地分布图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