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心电图形成原理讲解.ppt

发布:2017-04-19约1.19千字共4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 录;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 及形成机制;;;正离子内流或 负离子外流;心肌细胞的分类; 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一、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1.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RP); 2.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AP) 特点:复极化过程复杂,持续时间长, 升、降支不对称;0期:快速去极化 -90 -- +30mV 1-2ms 快反应细胞 快反应AP ;;Brugada综合征;;3期:快速复极末期 0-- -90mV 100 – 150 ms;4期:静息期,-90mV IK1 Na+-K+泵 Na+-Ca2+交换 Ca2+泵 恢复膜内外离子正常分布;动作电位时程和Q-T间期。;长QT综合征和尖端扭转性室速;二、窦房结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0期:Ca2+内流(速度慢、幅度小) 慢反应细胞和AP;除极与复极的电偶学说;;心肌细胞除极和复极过程示意图;;心电向量;(一)概念 电偶移动所产生电动力,既有方向,又有大小(量),称向量。 一对电偶就是一个向量。箭矢的方向表示向量的方向,箭矢的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前端代表正电荷(电源),尾端代表负电荷(电穴)。 ;(二)综合心电向量 ;心脏是一立体器官,它产生的瞬间心电向量在空间朝向四面八方,按时间顺序将顶点连接起来,形成的环形轨迹就构成了空间心电向量环。 空间心电向量环是一个立体图形。;;P环 ;2、心室激动——QRS环 心室除极时,把各瞬间向量连接起来形成的环,称QRS环。;3、心室复极——T环 心室电激动恢复期(复极)各瞬间向量连接起来形成的环。 运行方向与方位与QRS环一致。;心电导联轴;定义 ;(一)双极肢体导联轴和“爱因托芬”三角;加压单极肢体导联标准导联只是反映体表某两点之间的电位差,而不能探测某一点的电位变化 如果把心电图机的负极接在零电位点上(无关电极),把探查电极接在人体任一点上,就可以测得该点的电位变化,这种导联方式称为单极导联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加压单极肢导联探查电极分别连接在人体的左上肢、右上肢或左下肢, 负极均连接在零电位点中心电端(0)(无关电极)。;Ⅱ;(三)单极胸导联的导联轴 ;双极肢体???联;心电向量与心电图的形成;(一)第一次投影 心电向量环在立体平面上的投影;心电向量环在立体面上的投影;(二)第二次投影 1.额面向量环在肢导联轴上投影 2.横面向量环在胸导联轴上投影;额面向量环与肢体导联轴上的投影;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