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第一节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为现实.ppt

发布:2017-07-14约7.43千字共4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 三 讲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主 要 内 容 教 学 目 的 本讲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深刻认识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性和优越性、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性和规律性、社会主义运动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所发挥的巨大历史作用,从而激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主义、为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重点和难点 列宁关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率先进入社会主义的理论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 对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评价 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及其特点 ㈠ 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 新时代的到来 ⒈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基本特征 87 其一,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这样的高度,以致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 其二,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溶合起来,在这个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了“金融寡头”。 其三,与商品输出不同的资本输出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其四,瓜分世界的资本主义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其五,最大的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领土分割完毕。 ㈡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 革命胜利的基本理论 俄国无产阶级要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首先 必须突破三大理论难题: 一是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能否率先进入社会主义 二是社会主义革命能否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 三是能否制定出夺取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策略方针 列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基本立场 列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俄国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著名论断,在批驳考茨基反对俄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谬论时也提出质问: “既然建设社会主义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 虽然谁也说不出这个一定的‘文化水平究竟是什么样的, 因为这在各个西欧国家都是不同的), 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达到这个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表明:率先变革社会形态的国家既不是旧生产方式最不发达的国家,也不是旧生产方式最发达的国家,而是在旧生产方式有一定发展,而发展又尚不充分的国家。 ⒉ 社会主义革命可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胜 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列宁发现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提出社会主义能够首先在一个或者少数国家取得胜利新理论,即“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论。 视频:列宁十月革命 ⒊ 无产阶级夺取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策略方针 为了以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列宁早在战争初期就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策略方针,即 “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使本国政府在帝国主义战争中失败”这两个统一而不可分割的口号。 这不仅是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策略方针,而且是各个交战国革命社会主义者共同的策略方针。 91 ㈢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⒈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条件 ⑴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客观条件 沙皇把俄国拖入了帝国主义争霸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本来就是相对落后的封建军事帝国主义国家,在常年的战争中俄国屡打败仗,内外交困,国库亏空,民不聊生,各种矛盾激化,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客观条件基本具备了。 视频:苏联十月革命 ㈣ 列宁对过渡到社会主义的 初步探索 ⒈列宁探索社会主义的实践和成就 其一,列宁探索社会主义的三大实践阶段 第一阶段: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开始社会 主义建设,探索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时期(1917.11.-1918.3.)。 95 第二阶段:粉碎内外敌人进攻,捍卫新生苏维埃政权,被迫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时期(1918.3.-1920.底)。 97 第三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