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方案总结.docx
PAGE
1-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方案总结
一、1.渗滤液来源及特性分析
(1)渗滤液是垃圾填埋场中由垃圾本身分解产生的液体混合物,主要来源包括垃圾自身的有机质分解、垃圾与填埋场覆盖材料的相互作用、降水渗透以及垃圾填埋气体冷凝等。这些过程产生的渗滤液成分复杂,通常含有高浓度的有机物、无机盐、重金属离子、病原微生物以及有机氯等难降解物质。
(2)渗滤液的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其化学成分多样,有机物含量高,尤其是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其次,重金属离子含量较高,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再者,渗滤液的生物毒性较大,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最后,渗滤液的pH值波动较大,酸性或碱性都可能对处理工艺产生不良影响。
(3)渗滤液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盐等污染物含量高,如果不经过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将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源造成严重污染,破坏生态系统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对渗滤液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既是保护环境的要求,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在处理过程中,需充分考虑渗滤液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采用合适的技术手段进行处理。
二、2.渗滤液处理工艺流程
(1)渗滤液处理工艺流程通常包括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和最终处置四个阶段。预处理阶段主要目的是去除渗滤液中的悬浮物和部分大分子有机物,常用的方法有机械格栅、沉砂池、调节池等。以某垃圾填埋场为例,其预处理阶段设计为机械格栅去除固体颗粒,沉砂池去除比重较大的无机物,调节池平衡水质和水量。
(2)生化处理阶段是渗滤液处理的核心,主要采用好氧或厌氧生物处理技术降解有机物。好氧处理工艺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可去除渗滤液中约70%的有机物,处理效果显著。以某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为例,采用活性污泥法,通过调整曝气量、污泥回流比等参数,实现有机物的有效去除。厌氧处理工艺如UASB(上流式厌氧污泥床)等,可进一步降解有机物,降低渗滤液中的COD和BOD浓度。
(3)深度处理阶段旨在进一步去除渗滤液中的难降解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病原微生物等,提高处理水质。常用的深度处理方法有膜分离技术、吸附法、化学沉淀法等。以某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为例,在深度处理阶段采用纳滤膜技术,去除率高达95%以上,有效去除重金属离子和病原微生物。此外,处理站还设置了化学沉淀池,通过投加药剂对渗滤液中的重金属离子进行化学沉淀,确保达标排放。最终处置阶段则将处理后的渗滤液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或回用于场地绿化、道路冲洗等,实现资源化利用。
三、3.主要处理单元及设备
(1)渗滤液处理单元中,机械格栅是预处理阶段的常用设备,其作用是拦截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的大块固体物质,防止这些物质进入后续处理系统,造成设备堵塞和运行故障。以某垃圾填埋场为例,其机械格栅的拦截效率达到99%,每天可处理约1000立方米的渗滤液。
(2)在生化处理单元中,曝气池是关键设备,用于提供好氧生物处理所需的氧气。曝气池的容积通常根据处理量来确定,例如,某垃圾填埋场的曝气池容积为5000立方米,配备有高效曝气器,确保溶解氧浓度维持在2-4毫克/升之间,以支持微生物的活性。
(3)深度处理阶段,纳滤膜设备是重要的设备之一,用于去除渗滤液中的溶解性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病原微生物。某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采用的纳滤膜系统,膜孔径为0.01微米,处理后的渗滤液浊度小于1NTU,重金属离子去除率超过90%,达到了排放标准。此外,该系统还配备了反渗透膜清洗装置,确保膜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四、4.运行管理与监测
(1)渗滤液处理站的运行管理是确保处理效果和设备稳定运行的关键。首先,应建立完善的操作规程,明确各岗位人员的职责和操作流程,确保操作人员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例如,某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对设备运行状态、水质指标等进行实时监控。
(2)运行管理还包括对处理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清洁和润滑,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同时,要定期更换易损件,如曝气池中的曝气器、膜系统中的滤膜等。某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在设备维护方面,每年对曝气器进行两次全面检查和更换,确保曝气效率。
(3)监测是运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线监测系统和实验室分析,实时掌握渗滤液处理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如COD、BOD、SS、pH值、重金属离子浓度等。某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配备了多套在线监测设备,如COD在线分析仪、BOD在线分析仪等,同时每月对处理效果进行实验室检测,确保处理后的渗滤液符合排放标准。此外,还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异常情况进行预警和排查,保障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
五、5.处理效果与经济效益评估
(1)渗滤液处理效果评估主要通过监测处理后的水质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