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基于生命周期的个人理财业务规划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4500字】.docx
参考文献
PAGE49
PAGE49
PAGE
PAGE50
基于生命周期的个人理财业务规划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目录
TOC\o1-2\h\u16420基于生命周期的个人理财业务规划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
33401.1国外文献综述 1
25073(1)生命周期理论相关研究 1
4314(2)个人理财相关研究 1
66621.2国内文献综述 2
8378(1)生命周期理论与个人理财研究 2
14887(2)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研究 3
268011.3研究评述 4
8783参考文献 4
1.1国外文献综述
(1)生命周期理论相关研究
生命周期理论由Mordigliani.F(1952)[37]提出,他将个人的生命周期分为成长期、青年期、成年期、成熟期和老年期五个阶段。该理论认为,一个理性人在制定关于消费和储蓄的有效决策时,不能仅仅考虑当下的收入,还要考虑其整个生命周期内全部的收入,即劳动收入、资本利得、利息收入等所有收入的总和,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效用最大化。为实现个人在整个生命周期的效用最大化,一个人在一生的全部消费的现值不能大于他一生的全部收入的现值。生命周期理论为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提供了新方向:进行个人投资理财活动前,以整个生命周期为出发点,按照各个生命阶段内的特点,结合投资理财顾问的建议及客户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理财产品,使客户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合理分配个人资产,实现整个人生的效应最大化。
在此基础上,JohnY.Campbell和LuisM.Viceira(1999)[34]将个人生命周期分为个人财务生命周期和个人家庭的生命周期。就个人财务生命周期而言,在人生的各个生命阶段,每个人的收入水平和支出程度以及财务状况是不一样的,必须合理安排和科学规划整个财务生命周期中的资金流动,使其消费水平始终保持相对稳定,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真正实现消费的最优配置。
Stoimenov和WilkensS(2005)[38]通过对比德国某理财产品的理论价值和市场价格,发现该理财产品在一级市场上存在一定溢价,且得出产品的生命周期是影响该理财产品在二级市场价值的主要因素,从而提出了“生命周期假说”。
个人理财相关研究
针对个人风险偏好情况,LuigiGuiso和TullioJappelli(2003)[35]分析了意大利家庭近十年来的总资产及其投资组合的相关数据,发现家庭的总资产量越大投资于股票和房地产的比例越大,反之投资于其他投资产品的比例越小。Tin(2000)[39]发现流动性偏好和风险偏好会影响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投资者做出不同的投资决策。Lahey(2003)[36]和Blake(2014)[31]认为随着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投资者的投资结构不同,对风险的厌恶程度会随着时间流逝而逐渐提高,对固定收益类的理财产品的需求会越来越大。Iwaisako(2005)[33]研究了日本家庭所有财产的组成比例,发现多数日本家庭是典型的风险厌恶型投资者,这部分家庭更注重投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且更倾向于选择具有税收优惠的理财产品,如寿险、房产和社保基金等。
关于个人理财投资决策方面,Agarwal(2009)[29]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将投资群体分为老年群体、中年群体和年轻群体,得出这些群体的理财失误呈U形,中年群体发生理财失误的概率要小于年轻群体和老年群体。
对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BruceI.Carlin(2009)[32]指出,未来商业银行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基础是金融创新,这也是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和关键。Turkes(Vint)MirelaCatalina(2010)[40]从商业银行营销理念的产生、发展和界定等角度展开分析,认为随着银行业理财业务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以及各种竞争对手的涌现,银行营销理念需引起重视。AdamMarszk和EwaLechman(2019)[30]认为,合理确定理财计划目标需要了解当前每个关键理财产品的有关信息。
1.2国内文献综述
(1)生命周期理论与个人理财研究
对于不同生命阶段风险投资的份额,熊悦乔(2015)[21]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个人生命周期内股票投资比例的变化,发现其随年龄的增长呈抛物线状,生命周期初始股票投资比例较大,退休以后股票比例开始减少。吴桐(2015)[19]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结合生命周期理论和马克维茨均值方差模型,计算得出人们的风险承受能力自进入青年期后,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小;定期存款比例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最终高达65%。曾婕(2016)[25]将整个生命周期大致分为了单身期、家庭组建期、家庭成长期以及退休期,并总结了每个阶段的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