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青岛的冬天与利润最大化(成本与收益).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郭广迪:《西方经济学》 第六章《生产者行为理论》 第一节 成本 一、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的不同 1、会计成本的定义。 企业生产与经营中的各种实际支出称为会计成本,因为这些支出一笔一笔地记在会计帐簿中,所以,称为会计成本。同时,因为这些支出是过去的支出,所以也称为历史成本;这种成本在企业中是显而易见的,称为显性成本。 2、机会成本的定义 当我们把一种资源用于一种用途时,就放弃了其他用途。所放弃的用途就是把资金用于一种用途的机会成本。 第一,机会成本不是作出某项选择时实际支付的费用或损失,而是一种观念上的成本或损失。 第二,机会成本是作出一种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若干种可能的选择中最好的一种,而不是其他。 第三,机会成本并不全是由个人选择所引起的,其他人的选择会给你带来机会成本,你的选择也会给其他人带来机会成本。 3、二者的不同: 第一、机会成本不是企业的实际支出,会计成本是企业的实际支出。 第二、机会成本在会计帐目上反映不出来,又称为隐性成本;会计成本能够在会计帐目上反映出来,又称为显性成本。 会计师重视外显成本,而经济学家则重视隐性成本。 ---星巴克正式回应央视:中国顾客在店里一待几小时 二、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的不同 (1)会计利润=总收益-会计成本。 (2)经济利润=总收益-会计成本-机会成本。 (3)在正常情况下,机会成本大于零,所以,会计利润大于经济利润。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不是会计利润最大化,而是经济利润最大化。 (4)要求能根据数据计算会计成本、机会成本、会计利润及经济利润。 思考: 大学生打工的成本与收益? * 第六讲 青岛的冬天与利润最大化 -----------成本与收益理论 第二节成本与收益分析 一、成本分类 1、成本C: 生产费用,各种生产要素的支出。 是企业购买生产要素的货币支出。 2、总成本(total cost) TC 总成本分为:固定成本FC(fixed Cost)和可变成本VC(variable Cost)。 TC = FC + VC 固定成本FC:固定不变,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不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 包括:厂房和设备的折旧,及管理人员工资。 可变成本VC: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短期内可调整。 包括:原材料、燃料支出和生产工人的工资。 3、平均成本AC (average Cost) 平均成本: 生产每一单位产品平均所需要的成本。 Q C AFC AVC AC AFC随产量Q的增加一直趋于减少 AC =AFC平均固定成本 + AVC平均可变成本 AVC初期随着产量增加而不断下降,产量增加到一定量时,AVC达到最低点,而后随着产量继续增加,开始上升。 (先下降,后上升) 4、边际成本 MC (Marginal cost ) 边际成本: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 开始时,边际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减少; 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Q c MC 0 比方说,生产100个球拍,成本为5,000元,每个球拍成本为 50元。生产101个球拍,总成本是5,040元,则所增加一个产品的成本为 40元,即边际成本为40元。 M点-停止营业点 在MR=MC=P原则下 M点之上,产品价格能弥补AVC,损失的是全部或部分AFC; M点之下,无法弥补AVC,停止生产。 Q C AVC AC MC N M M点:厂商的收益不足以弥补可变成本,为了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他应该停止生产 收支相抵点与停止营业点:短期内的分析 N点—收支相抵点 二、利润最大化原则 收益=全部收入=P·Q ,包括成本和利润。 收益是出售产品所得到的钱,而不是所赚取的钱。 收益可分为总收益TR、平均收益AR和边际收益MR (1)总收益TR(Total revenue) :厂商销售一定量的产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TR = AR·Q=P·Q (2)平均收益AR:厂商销售每一单位产品平均所得到的收入。 AR = TR/Q =P (3)边际收益MR:每增加销售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入。 MR = ?TR/ ?Q =P 利润最大化的原则:MR=MC MRMC ,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大于这一单位的成本,厂商有利可图,必然扩大产量; MRMC ,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小于这一单位的成本,厂商会亏损,必然减少产量; 只有在MR=MC时,厂商既不扩大,也不缩小产量,而是维持产量,表明该赚的利润都赚到,即实现生产者利润最大化。 一般情况是生产规模最佳点。 *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