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1596-2018 黄河鲤池塘生态养殖技术规范.docx
ICS67.120.30B52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DB41/T1596—2018
黄河鲤池塘生态养殖技术规范
2018-04-17发布2018-07-17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41/T1596—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河南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河南黄河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建新、张芹、屈长义、李治勋、付瑞珍、胡亚东、李保民。本标准参加起草人:宋威、陈如水、史风琴、张开松、黄元林、侯松伟、赵谦。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1
DB41/T1596—2018
黄河鲤池塘生态养殖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黄河鲤[Cyprinus(Cyprinus)carpiohaematopterusTemmincketSchlegel]池塘生态养殖的术语及定义、池塘条件、鱼种放养、饲料与投喂、水质调节、日常管理、病害防治及捕捞。
本标准适用于黄河鲤的池塘生态养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GB/T11777鲢鱼鱼苗、鱼种质量标准GB/T11778鳙鱼鱼苗、鱼种质量标准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
GB/T18407.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SC/T1016.2中国池塘养鱼技术规范华北地区食用鱼饲养技术
SC/T1026鲤鱼配合饲料
SC/T1081黄河鲤养殖技术规范
SC/T6048淡水养殖池塘设施要求
SC/T9101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生态养殖
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运用生态技术措施,按照特定的养殖模式进行养殖,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改善养殖水质和生态环境的一种养殖方式。
3.2
生物浮床
是以水生植物为主体,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以水生植物为主体,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利用物种间共生关系、水体空间生态位和营养生态位,建立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以削减水体中的污染负荷。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框架、植物浮床、水下固定装置以及水生植物。框架可采用竹、木条、芦苇帘、藤条等材料;植物浮床由高分子轻质材料制成;浮岛上植物可选择各类适宜的陆生植物和湿生植物。
3.3
生态沟渠
2
DB41/T1596—2018
在渠道底部种植沉水植物、放养螺蚌类等,在渠道周边种植挺水植物,在开阔水面放置生物浮床、在水体中放养滤食性水生动物,在渠壁和浅水区增殖着生藻类等,也可在沟渠内布置生物填料如立体生物填料、人工水草、生物刷等,利用这些生物载体附着微生物,对养殖水体进行净化处理。
3.4
人工湿地
一种人为地将石、砂、土壤、煤渣等一种或几种介质按一定比例构成基质,并选择性地植入植物的水处理生态系统。人工湿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人工基质,水生植物,微生物。
3.5
生态塘
一种利用多种生物进行水体净化处理的池塘。塘内种植水生植物,以吸收净化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盐;通过放养滤食性鱼、蚌等吸收养殖水体中的碎屑、有机物等。生态塘的动植物配置应有一定的比例,符合生态结构原理要求。
4池塘要求
4.1环境条件4.1.1选址
应符合GB/T18407.4的要求。
4.1.2水源水质
水源充足,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要求。4.1.3交通、电力、通讯
具备满足养殖需要的交通、电力、通讯条件。
4.2池塘结构
池塘形状、面积、深度、进排水口、池底应符合SC/T6048的相关要求。
4.3辅助设施
4.3.1增氧设备
不低于0.9kw/667㎡。
4.3.2其它辅助设施
供电设施、投饲设备、进排水设备、分析检测设备、标识标志等其它辅助设施应符合SC/T6048的要求。
4.3.3水处理设施
4.3.3.1池塘水体净化设施
池塘水体净化设施主要有底排污设施、生物浮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