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芳香化湿药.ppt

发布:2018-02-28约1.64千字共2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化湿药 (芳香化湿药 燥湿运脾药) 广藿香(藿香) 本品味辛性微温,芳香化湿不燥热,辛散发表不峻烈,为内化湿浊,外散表邪之常用药。 佩 兰 化湿解暑之功与藿香相似,常相须为用。但本品性平,长于化湿解暑、醒脾开胃,为治湿浊困脾、口中甜腻、多涎、口臭的良药。 广藿香与佩兰功用对比: 共同点:化湿、解暑,治湿浊中阻之证及暑湿、湿温 。 不同点:广藿香长于和中止呕,湿浊中阻之恶心呕吐尤宜。佩兰长于化里湿,善于除中焦秽浊陈腐之气,为口臭、口甜的要药。 苍 术 2.祛风湿:本品长于祛湿,治疗风湿痹证以湿胜者尤宜。 也常用于湿热下注之痿证:常配黄柏、薏苡仁、牛膝使用。如二、三、四妙散。 厚 朴 1.行气、燥湿、消积:本品性温燥、长于行气燥湿以散满,为消除胀满的要药。 砂 仁 本品香气浓烈,为醒脾和胃之良药。 白 豆 蔻 草豆蔻 草 果 复 习 思 考 题 1.试述化湿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及使用注意。 2.比较藿香与佩兰、苍术与厚朴功用的异同。 3.简答砂仁、白豆蔻的功效、主治。 * 概述 一、概念 凡气味芳香,性偏温燥,具有化湿运脾作用的药物,称为化湿药。 二、药性特点 辛味为主,性偏温,主归脾胃经,气味芳香。以燥湿运脾为主要功效。 三、适应证 湿阻中焦证,湿温或暑温等证。 六、现代研究 化湿药普遍含挥发油,内服后可剌激胃肠运动,有助于胃肠内容物的排空。 四、配伍用药:见教材 五、使用注意:见教材(重点是不宜久煎) 藿 香 藿 香 广藿香 土藿香 藿 香 1.化湿:主治湿阻中焦证,常配苍术、厚朴使用。如不换金正气散。 2.解暑 暑湿证。如藿香正气散(液)。 湿温初起。如甘露消毒丹。 3.止呕:主治湿阻中焦之呕吐。如藿香正气散(液)。 随证配伍可用于多种呕吐。 4.解表:用于风寒表证夹湿者。如藿香正气散(液)。 佩 兰 佩兰 佩兰 苍 术 北苍术 南苍术 1.燥湿健脾:本品长于燥湿健脾,为治湿阻中焦证之要药,常配厚朴、陈皮使用。如平胃散。 3.解表:用于外感风寒夹湿证。如九味羌活汤(颗粒)。 4.明目:用于夜盲症、两目昏涩。 厚 朴 厚朴花 厚朴 厚朴 凹叶厚朴 2.平喘:用于痰饮喘咳。如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苏子降气汤。 食积不化。如枳实消痞丸。 积滞便秘。如大承气汤、 厚朴三物汤。 (1)湿阻中焦证。如平胃散。 (2)肠胃气滞证 砂 仁 砂 仁 阳春砂 砂仁壳 3.理气安胎:用于脾胃气滞之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1.化湿开胃:并有行气作用,常用于湿阻中焦证、脾胃气滞证。如香砂六君子汤(丸)、香砂养胃丸。 2.温脾止泻:且能止呕,用于脾胃虚寒之呕吐、泄泻。 常配入补益药中以防补益药滋腻碍胃。 用法:后下。 白 豆 蔻 白豆蔻 白豆蔻 豆蔻壳 2.温中止呕:可用于多种呕吐,因性温,故尤宜于寒湿气滞之呕吐。 砂仁、白豆蔻功用对比 : 1.化湿行气:兼有温中之功。 (1)湿阻中焦证。 (2)脾胃气滞证。 (3)湿温初起。如三仁汤、黄芩滑石汤。 草 豆 蔻 草豆蔻 草豆蔻 功效:燥湿行气,温中止呕. 应用: 1.寒湿中阻,脾胃气滞脘腹冷痛、恶心呕吐等。 2.虚寒夹湿久泻。 草 果 草果 草果 1.燥湿散寒:用于寒湿中阻, 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舌苔浊腻。 2.除痰截疟:用于疟疾。 * * * *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