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2016-2017八年级物理(上)第一章《声现象》综合检测剖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八年级物理(上)第一章《声现象》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只有正在振动的物体才可以发声
B.声音在常温水中的传播速度要大于340m/s
C.猫的听觉频率范围60Hz为至65000Hz,它既能听到次声波,也能听到超声波
D.振动停止以后,声音会慢慢消失
2.寄生蝇一般听到寄主(如蟋蟀)发声,就能凭听觉确定其位置,将卵产于寄主体表,幼虫孵出后就钻入寄主体内吞食其身体,寄生蝇一般听到捕食者(如蝙蝠)发声,就立刻逃逸.蟋蟀发声频率是5.0103Hz.蝙蝠发生频率是1.25105Hz.林区需要吸引寄生蝇杀灭害虫,养蚕中心需要驱赶寄生蝇以保护蚕宝宝,林区和养蚕中心需要设置声源的振动周期分别为( )
A.510﹣3s 1.2510﹣5s B.1.2510﹣5s 510﹣3s
C.210﹣4s 810﹣6s D.810﹣6s 210﹣4s
3.一根长约10cm的铁管,管内装满了水,一个人在铁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个人在铁管的另一端贴近管口处可听到( )
A.一次敲击声 B.两次敲击声 C.三次敲击声 D.四次敲击声
4.下面几种现象中,能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的是( )
A.鱼被岸上地说话声音吓走
B.在岸上听见河水流动声音
C.水中的潜水艇接到敌方潜水艇发出的声音
D.轮船探测到水中的暗礁
5.一个声源在振动,但人耳却听不到声音,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可能是声源的振幅太小
B.可能是声音的频率过高或过低
C.可能是声源与人耳间没有介质在传播声音
D.这个人可能是聋子
6.学校走廊内有大小不同的若干鱼缸,这些鱼缸构成了学校特有的一种文化.某同学站在鱼缸旁用力拍掌,鱼缸内的鱼惊得四处乱跑.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过程依次是( )
A.空气→水→鱼 B.地面→空气→水→鱼
C.空气→鱼缸→水→鱼 D.地面→空气→鱼缸→水→鱼
7.(2016?随州)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8.(2016?福建)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声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B.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噪声
C.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D.“闻其声便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9.(2016?菏泽)人工智能使得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华人青年王孟秋发明了一款功能强大的便携式家用“无人相机”,相机内装有多种高科技传感器,底部装有镜头和声呐(发射超声,同时能接受超声的装置),机身只有240克.你认为向下发射超声的“底部声呐”可能与下列相机的哪个功能有关( )
A.用手机控制相机
B.相机能自动悬浮停在合适高度拍摄
C.相机水平位置运动时遇到障碍物会自动避开
D.笑脸抓拍
10.(2016?南京)以下操作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
A.改变杯内水量,再次用湿手摩擦杯口
B.改变用力大小,再次敲鼓面
C.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再次拨动钢尺
D.改变管内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口吹气
11.(2016?滨州)二胡是中国的民族乐器,有粗(内弦)、细(外弦)两根弦,拉弓时马尾和弦摩擦发出声音,如图所示,下列做法不能改变二胡音调的是( )
A.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
B.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到摩擦外弦
C.加大摩擦弦的力量
D.旋转弦轴,增加弦的紧张度
12.(2016?成都)关于图中的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拉小提琴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
B.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C.道路两旁设置隔音墙,是为了防止道路上的汽车发出噪声
D.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13.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不同的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所显示的波形图.则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和乙声音的音调相同
B.丙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
C.甲声音的响度最小
D.丁声音属于噪声
1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B.在繁华路段禁止汽车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乐音的音调若相同,其音色一定相同
D.人耳听不到次声,所以次声对人体无影响
.填空题(共10小题)
1.(2016?西宁)小冬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而发声;小冬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二胡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我们的耳中的.
2.(2016?哈尔滨)如图所示,“曾侯乙编钟”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套大型编钟,用钟锤敲击编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