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41T 1764-2019 小麦有机栽培技术规程.docx

发布:2025-04-04约2.77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5.020.20B22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DB41/T1764—2019

小麦有机栽培技术规程

2019-02-13发布2019-05-13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T1764—2019

I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舞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史瑞青、平西栓、胡彦奇、魏雅红、王万泉、姚书俭、郭永生、殷智婷、张文才、王建方、苗运武、赵海民、王卫、张志、张艳华、姚勇、刘铜、史小粉、李胜利、王彦东。

DB41/T1764—2019

1

小麦有机栽培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小麦有机栽培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整地与施肥、播种、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与贮藏。

本标准适用于小麦有机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GB/T19630.1-2011有机产品第1部分:生产NY525有机肥料

3产地环境

3.1环境要求

小麦有机种植基地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地。应选择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农业生态良好的田块。土壤环境符合GB15618中的二级标准,农田灌溉用水水质符合GB5084的规定,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中的二级标准。

3.2生产条件

土壤耕层深厚,肥力中等以上,排灌方便,常年病虫害较轻。

4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4.1品种选择

所选用的品种应通过国家或省级品种审(认)定,种子质量符合GB4404.1的要求。具体应根据当地生态条件、产量水平、病虫发生情况等,选择综合抗性强、稳产高产,且品质优良的小麦品种。

4.2种子处理

播种前种子晾晒2d~3d。根据当地病虫发生情况,选用植物源性、矿物源性或微生物源性的杀虫剂、杀菌剂进行拌种(见附录A)

5整地与施肥

DB41/T1764—2019

2

5.1整地

采用机耕,耕深25cm~30cm左右,耕耙配套,达到上虚下实,无明暗坷垃。前茬玉米要进行秸秆还田。

5.2施肥

每667m2施用养分(N/P2O5/K2O)≥5%以上、有机质≥45%的商品有机肥500kg~800kg。有机肥施用应符合NY525的要求;其他土壤培肥投入品应符合GB/T19630.1-2011第1部分的规定。严禁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

6播种

6.1播期

半冬性品种在10月5日~10月20日播种,弱春性品种在10月15日~10月底播种。

6.2播量

半冬性品种每667m2适宜播种量7.5kg~10.0kg,弱春性品种每667m2适宜播种量10.0kg~12.5kg。超过适宜播期,适当加大播量,最多每667m2不超过15kg。

6.3播种

足墒播种,实行机条播。播深3cm~5cm,深浅一致,下种均匀。播后镇压。

6.4查苗补种

小麦出苗后应及时查苗,对于过密苗、堌堆苗应及时疏苗;对于缺苗断垄的田块,应及时催芽补种。

7水肥管理

7.1灌溉

在小麦越冬、拔节、灌浆期,根据苗情和土壤墒情,合理安排灌水。每667m2每次灌水量40m3~

50m3。灌溉后土壤墒情适宜时,应及时中耕保墒。春季晚霜冻害来临之前,及时灌溉。

7.2追肥

返青至起身期,苗情弱、有脱肥症状的麦田,结合浇水,每667m2每次追施商品有机肥50kg~

100kg。抽穗至灌浆期间,采用氨基酸、水溶性有机肥等溶液叶面喷施。

8病虫草害防治

8.1病虫害防治

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采取物理、生物方法或生物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推荐使用附录A所列出的植物保护产品。

具体防治措施如下:

a)小麦返青至拔节期使用井冈霉素,或申嗪霉素防治小麦纹枯病、根腐病等病害。

DB41/T1764—2019

3

b)小麦齐穂期田间蚜虫达到每百茎500头以上时,每667m2释放蚜茧蜂寄生的僵蚜5000头~8000头,或人工释放异色瓢虫1000头进行防治;有翅蚜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