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36T-多花黑麦草补播改良天然草地技术规程.doc

发布:2025-04-05约2.08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FORMTEXT?????

FORMTEXT?????

FORMTEXT?????

DBFORMTEXT36

FORMTEXT江西省地方标准

DBFORMTEXT36/FORMTEXTXXXXX—FORMTEXTXXXX

FORMTEXT?????

FORMTEXT多花黑麦草补播改良天然草地

技术规程

FORMTEXT?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Rangelangdimprovementbyseeding?withAnnualRyegrass?

FORMTEXTNEQ

FORMDROPDOWN

FORMTEXT(2022年2月24日)

FORMTEXTXXXX-FORMTEXTXX-FORMTEXTXX发布

FORMTEXTXXXX-FORMTEXTXX-FORMTEXTXX实施

FORMTEXT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XX/XXXXX—XXXX

PAGE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给出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甘兴华,于徐根,戴征煌,徐桂花,刘水华,黄栋,余华阳,谢永忠,

李翔宏,胡文亭,赵颖琦,孙剑,范明。

多花黑麦草补播改良天然草地技术规程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多花黑麦草[LoliummultiflorumLamk.]补播改良天然草地技术。包括天然草地选择、补播技术和补播后管理及利用技术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利用多花黑麦草进行天然草地的改良。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1342人工草地建植技术规程

NY/T1343草原划区轮牧技术规程

DB36/T1210赣选1号多花黑麦草栽培利用技术规程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多花黑麦草LoliummultiflorumLamk

禾本科黑麦草属越年生草本植物;全生育期180d~270d,株高135cm左右;根系发达,喜温润气候,适应性强,耐低温,秋季播种,冬春季生长,生长期长,分蘖及再生能力强,耐割耐牧,特性优良,适宜刈割以及放牧利用。

补播sow/seed

在不破坏或少破坏草地植被的情况下,将草种子直接播入天然草地中的播种方式。

播种量seedingrate

单位土地面积内所用种子的数量。

天然草地rangeland

优势种为自然生长形成,以草本植物为主,且自然生长植物生物量和覆盖度占比大于等于50%、用于\t/item/%E5%A4%A9%E7%84%B6%E8%8D%89%E5%9C%B0/_blank畜牧业的草地。

3.5

划区轮牧Regionalrotationalgrazing

根据草地牧草生长情况和施放家畜对饲草的需求,将草地划分为多个放牧区,在一定时间内按规定的顺序、周期和草地状态逐区循序轮回放牧的放牧方式。

天然草地选择

选择供放牧利用的草层较低矮、植被稀疏的低地草甸类草地以及热性灌草丛的白茅型、具灌木的白茅型、野古草型和具乔灌的野古草、热性禾草型草地。

5补播技术

5.1补播前草地处理

重度放牧,疏松植被、降低草地植被盖度;

对植被密度大、草层较高的草地,进行机械或人工打草和疏松,并适当清除杂灌及有害草。

5.2播种时间

9月~11月,天然草地开始枯黄时,在降雨前或土壤湿润时播种。

5.3种子处理

播种前种子浸种8-12小时,适当清水冲淋后加钙镁磷肥拌种至干爽松散状态。

5.5播种量

37.5-45kg/hm2。

5.6补播方式

撒播。

6补播后管理

6.1放牧

播后3d内适度放牧。

6.2补种

播后10d~20d对出苗不足的草地及时补种。

6.3禁牧

补播3d后禁牧2个月左右。

6.4追肥

出苗后5d~10d内追施一次尿素45kg~60kg/hm2或沼液22500kg~30000kg/hm2,放牧利用期分1~3次追施尿素60kg~70kg/hm2或沼液22500kg~30000kg/hm2。在生长期间遇秋冬旱天气,浇施沼液;追施尿素在土壤湿润或降雨前进行。

6.5利用

以放牧利用为主。在草层高度达到15-20㎝左右进行放牧;面积较大的天然草地采取划区轮牧,放牧至草层高度5㎝左右转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